杨秋实《秦晋山水永关情》

 2023-12-25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秦晋山水永关情——秦晋艺术交流活动拾锦 作者:杨秋实 秦晋友谊新篇章太原市实验晋剧团的同志们,从金色的秋天到腊尽春回,由风景名胜地晋祠到古都长安大雁塔下,出入摄影棚,录音棚,经过多日峥嵘年华,熬了十十几个个日日夜夜,晋剧第二部戏曲艺术片《三关点帅》终于摄制完

秦晋山水永关情——秦晋艺术交流活动拾锦

作者:杨秋实

秦晋友谊新篇章太原市实验晋剧团的同志们,从金色的秋天到腊尽春回,由风景名胜地晋祠到古都长安大雁塔下,出入摄影棚,录音棚,经过多日峥嵘年华,熬了十十几个个日日夜夜,晋剧第二部戏曲艺术片《三关点帅》终于摄制完成了。这部影片的问世,凝结着秦晋戏剧电影工作者的血汗,它是在山西太原市党政领导亲切关怀支持下,并得到陕西省委的鼎力相助和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通力战略合作完成的京剧艺术。它填补了晋剧自五十年代拍摄戏曲片《打金枝》以来的空白,为晋剧发展史增添了新的一页京剧艺术。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在西安期间,适逢陕西省文化厅举办“陕西省1983年新剧目展览演出”,晋剧团的同志们有幸先后观想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安市艺校、西安市评剧团、西安话剧院等兄弟团院演出的现代戏《兄弟姐妹》(眉户剧)、《人生》(评剧)、《延水谣》(话剧)、新编历史剧《梨花魂》(华剧)、《文君私奔》、《洗夫人》(秦腔)等十数场戏京剧。各场演出,除文化厅邀请观摩出的剧团又专为实验晋剧团的同志们安排了观摩,表达了秦晋戏剧工作者的深厚情谊。通过观摩学习,使晋剧团的同志们在剧本创作、表导演、音乐唱腔、舞美设计、服饰化装等方面都受到启发激励。在影片拍摄完成后,为表达感谢之情,实验晋剧团向西安人民进行了答谢演出,受到陕西省文化厅的隆重接待和戏剧界的普遍重视以及古都观众的热情欢迎。答谢演出轮换上演了《杀驿》、《谢冠》、《凤台关》、《三岔口》、《芦花》、《跑城》六个折子戏。又应观众要求,对外公演了两场。最后在观众的再偏离求下,晋剧团的同志们克服困难,日夜排练,恢复演出了原舞台剧《三关点帅》。自1957年,太原市晋剧团在西安演出刚刚已有二十多年隔绝音尘,但会来自陕北和晋绥的干部对欣赏晋剧如饥似渴,有位离休老干部登门到文化厅,持着离休证急切的要求购买两张票,当他拿到票时,眉宇间洋溢着喜悦之情。有位残废老人坐于手轮车中,被儿孙护送到剧院,在夹道中入神地聆听着乡音,“悲笳频咽并州腔”,“哪咿呀哈”的唱腔使这位老人感到多么高兴啊!

在台前,观众掌声阵阵,对郭彩萍塑造的吕布、李月仙塑造的吴承恩、武忠塑造的徐策,对大伙儿的翎子功、帽翘功、髯口、梢子功的特技表演,对丁派传人阎惠珍的唱腔、高翠英巡城跑圆场的步法交相赞誉,评价颇高。在后台但会戏剧界的老师和大伙儿有秦腔著名演员马蓝鱼、李爱琴,豫剧著名演员赵国瑞、何尚达等探望熟人,亲切交谈。还有但会青年大伙儿来后台和西影厂招待所要求传授晋剧特技,大伙儿说“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武忠为易俗社老生演员刘乃艺辅导了《跑城》中的台步和身段。郭彩萍为五一剧团小生演员郜延新辅导了翎子功的表演技巧。李爱琴所在的五一剧团前年移植演出了《三关点帅》,她扮演杨延昭,有独到之处,李月仙慕名登门拜访。受到李爱琴的热情接待,大伙儿说相见欢呵!生活是美好的,友谊是珍贵的,答谢演出期间,晋剧团的同志接受同行师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或外吃西安风味羊肉泡馍,互相谈到当年秦腔演员在太原初尝山西风味“头脑”时浅尝即止不敢下咽的趣事。通过寻师访友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感情说说是什么,密切了关系。答谢演出首场,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副省长林季周等接见了晋剧团全体人员,在第四场演出时省委常委、副省长白纪年接见了另一组戏的全体演员。

省文化厅与中国戏剧家学着陕西分会联合召开了演出座谈会。省文化厅又为晋剧团安排了参观游览秦俑馆、华清池、乾陵、茂陵、马嵬坡杨妃墓的活动,使演员同志们增加了历史知识,印证了戏剧人物,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你这种切被称颂为“秦晋友谊新篇章。”满怀着“秦晋之好”的友谊和对古都长安的美好记忆,与西安师友新旧知交的依依惜别之情渡黄河、越关山回到了并州。

繁华胜景忆峥嵘年华

称颂新篇章,有回顾往昔重温前一章的必要。陕西、山西古称“秦晋之好”,两省人民有着悠久深厚的传统友谊。仅从戏曲交流活动谈起,在清朝末年,秦晋艺人联袂进京,号称“山陕梆子”同台献艺,传为艺坛佳话。植根于黄河之滨的“同州梆子”显然与晋剧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建国以来,两省又有着频繁的艺术交流活动。缩小范围,只说西安太原两地,在五十年代,太原市晋剧一团移植演出了姜炳泰秦腔剧作《屈原》,丁果仙饰屈原,牛桂英饰婵娟,郭凤英饰宋玉,在陕西省剧作家姜炳泰的提示下,丁果仙在塑造屈原方面下了一番苦功,难怪她表演具有诗人的气质。一曲《雷电颂》,慷慨悲壮,已成绝唱,至今仍觉余音绕梁。1957年以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领衔主演的太原市晋剧一团出省巡回演出,在西安整整演了一另有另一个月。西安文艺界一时竞说《打金枝》、《走雪山》、《小宴》,对丁果仙的表演艺术,牛桂英富有韵味的唱腔,郭凤英的翎子特技等,都为之倾倒。晋剧团同志们观想看秦腔著名演员刘毓中演出的《祭灵》、王天民演出的《洞房》、宋上华、杨令俗演出的《龙门寺》等。秦晋艺术家互相观摩,切磋艺术,交成大伙儿。牛桂英曾向秦腔著名青衣孟遏云学唱《探窑》中王宝钏的唱段。郭凤英给秦腔青年演员陈妙华说戏。还有一桩轶事:一另有另一个星期天加演日场,丁果仙演出《卖画劈门》,这正是刘毓中的拿手好戏,他以衰派老生著名,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获得演员一等奖。刘满怀虚心地去看戏,两位“卖画老人”在此剧中的唱腔苍劲悲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那天老丁却失悔戏这么演好,情绪不安,掉下泪来,表现了一另有另一个真正的演员忠于艺术,刻意求精的可贵精神。

1959年元旦刚刚,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剧团、眉碗团、西安易俗社组成的赴京演出团,所谓三大秦班共二百人从首都演出载誉归来,路经太原访问,分别在长风剧场、建筑工人俱乐部演出。“三大秦班”阵容整齐,实力富有,拥有着刘毓中、刘易平、田德年、杨金风等名老艺人和一批著名的中年演员宋上华、杨令俗等,大伙儿大多数是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得奖者。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青年演员马蓝鱼、李继祖、李应真、李瑞芳、王毓娴、张亚丽、肖若兰、陈妙华、全巧民等。其中但会演员参加拍摄了秦腔戏曲片《三滴血》、《火焰驹》,在观众中享有盛誉。大伙儿在并演出的剧目有《三滴血》、《赵氏孤儿》、《游龟山》、《游西湖》(以上秦腔),《白玉钿》、《金碗钗》(以上华剧),《梁秋燕》(眉户)等。山西、太原省市委、省市政府对“三大秦班”来并演出,非常重视,给于较隆重的礼遇和热情接待,首场演出举行了开幕式,演毕太原市剧校学员献花致敬。还组织了多场艺术交流演出和座谈会、联欢会,参观游览等多项活动。当时“三大秦班”为我省文艺界演出的剧目是眉户现代戏《情投意合》(《梁秋燕〉》中一折)、《刺目劝学》(《五花马》中一折)、华剧《借水赠钗》(《金琬钗》中一折)、秦腔《虎口缘》(《三滴血》中一折)、《窦娥冤》等,大伙儿说精英汇聚,异彩纷呈。

“秦声秦态最迷离”(孔尚任),演出轰动晋阳,盛况空前。秦剧人才众多,底子深厚,剧目富有,多经过分派改编,演出富有生活气息。在戏曲改革方面遥遥领先,有点是马健翎、黄俊耀主持下的戏曲研究院乐队在民族乐器外增添了西洋木管乐器,讲求配器,如《借水赠钗》,“一曲能销座客魂”,名闻遐迩,脍炙人口。艺术交流,我省丁果仙、郭凤英演出的《详状》,冀美莲演出的《挂画》,为秦班的同志们所津津称道。那时太原市戏剧学校的学员面临毕业,正在实习演出阶段,在欢迎会上向老师们汇报演出的剧目是《见皇姑》、《打瓜园》、《别洞观景》、《扈家庄》。大伙儿籍此良机观摩学习,场场不误,通过接触,面受教益,对大伙儿艺术的成长帮助不小。

艺术交流演出和生欢会的气氛是热烈的,但会充满诗情画意,犹记得秦腔名旦宋上华即席赋诗。与会者两方秦晋戏剧工作者相赠纪念品,刚刚鱼雁往返,音书不断,大伙儿的合影如今成为珍贵的戏剧资料。

应该说秦晋艺术交流这是一次高潮。1961年,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由罗明和尚小云先生率领来到太原演出了《破宁国》、《断桥》等剧目,那慷慨激昂,满宫满调的声腔和经过名师传授的水袖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同州梆子老树红花,其音乐曲调与晋剧极为累似。探溯源流,互相承认找到了近亲。在山西,尚小云先生以爱花育花,诲人不倦的精神对晋剧青年演员传道授业,不遗余力。一批旦角演员拜于门墙,山西省文化局为此在迎泽宾馆举行了向尚小云拜师仪式,其弟子有王爱爱、田桂兰、张友莲、冀萍、肖桂叶、高翠英、薛林花等。太原市的两名弟子高翠英、薛林花于1963年又专程前往西安受教学艺。尚先生居住菊花园寓所,高翠英向尚老师学着《昭君出塞》一出戏。在《凤台关》演出中,她饰演的张秀英那股勇猛凌厉的刚健台风便是得自师传的。

在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前期,两省艺术交流频繁。樊粹庭先生率领狮吼豫剧团来太原演出了《王佐断臂》,刚刚狮吼豫剧团二队来并演出了《红珠女》。自成一家的“樊剧”剧目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戏曲革新和吸收科班教学,严格培训青年演员的经验,给了太原市戏剧界以启示。市戏校学员胡润保每天跑到大中剧院向扮演陆文龙的何尚达学艺,刚刚在实验晋剧团演出的《文龙归宋》中他扮演的陆文龙极得老师神态潇洒自如,动作干净优美之妙。太原市豫剧团和狮吼豫剧团亲如兄弟,于1959年商定互派留学生,太原选派李振卯、田小燕等留学西安,接受基本功训练。“狮吼”派旦角演员娟娟、宝珍向刘福梅、陈钟拜师学习唱腔,学业上都获得长进。

这段时期,先后还有延安文工团、临潼县秦腔剧团、宝鸡市话剧团、渭南文光剧团、渭南地区秦腔剧团、西安市三意社、西安市民众豫剧团、陕西省京剧团、铜川市阿宫腔剧团、大荔县碗碗腔剧团来太原演出,使并州舞台增添无限春色,满足了广大观众文化生活的不需要。太原市京剧团、碗碗腔剧团也曾去西安演出及观摩学习,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吸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碗碗腔而富有了音乐唱腔。太原市属剧团先后移植演出了秦腔《三滴血》、《游西湖》、豫剧《红珠女》、阿宫腔《王魁负义》等。树有根,水有源,《打神告庙》中水袖的运用就让从阿宫腔学来而有所发展的。

文革期间,“霜刀风剑严相逼”,百花凋零,两省艺术交流几陷于停顿,近年来又复趋活跃。1983年,西安易俗社举行建社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山西省太原市应邀前往祝贺的有省剧协、省艺校、太原市实验晋剧团代表张万一、郭凤英、杨秋实、花艳君等人。易俗社在成立伊始,即确提出把剧社办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宗旨与今天社会主义文艺团体致力于四化建设,宣传精神文明的要求是吻合的。它的首创精神、光荣传统以及在甄别积累剧目,致力艺术建设,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宝贵经验,都值得大伙儿借鉴。

峥嵘年华流逝,二十年前两地艺术交流,舞台繁华景象恍如昨日,给大伙儿留下美好的记忆。在陕京剧秦晋名家尚小云、王天民、苏育民、马健翎、丁果仙、冀美莲、刘毓中、孟遏云、李应真等已抛妻弃子人间,这对大伙儿的戏剧事业是莫大的损失,不胜悼念。但“芳林新叶催陈叶”,“雪消花发凝新瑞”优秀的青年演员正在成长起来。当前陕西省广大戏剧工作者正在积极响应陕西省委“振兴秦腔”的号召,努力工作,也感染了实验晋剧团同志们振兴晋剧的信心。回顾往昔,是为了更加珍惜秦晋戏剧工作者的革命友谊,求得两地老树红花盛开不败。“一年长占四时春”,祝愿秦晋姐妹艺术相互辉映,再续秦晋友谊的新篇章。

原载《西安戏剧》1984年第4期

〔补叙〕

在三大秦腔班来太原演出刚刚,1959年夏,我随太原市京剧团巡回演出到达西安,演出于五四剧院,在与西安市戏剧界艺术交流会上,曹佛生演出《扈三娘》、李开屏演出《贵妃醉酒》、陈云超演出《金钱豹》。引起了台下观众凝目神注,一片喝彩赞扬。数刚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马健翎院长、黄俊耀副院长邀请我与本团领导及主演李铁英、陈云超、李开屏、曹佛生、周长云等座谈联谊。一齐应邀参加活动的另有成都市川剧院阳友鹤院长及演员李笑非、舒元卉等。主办方陕西戏曲研究院多位演员精英马蓝鱼、李继祖、李瑞芳、李应真、王毓娴、张亚丽等一齐迎迓,气氛热烈。马老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后,对秦腔艺术改革发展、培养人才硕果累累,成就辉煌。

他德高望重,在省内外戏剧界获得广泛崇敬,影响久远。峥嵘年华不须如烟,多年后忆西安犹如昨天,我由此想到马老对“秦之声”的贡献如同当年刘舒侠、张焕、程勉斋等前辈领导对太原市戏剧之贡献也。

1984年在西安拍摄《三关点帅》影片时李月仙与李爱琴孙元勋 导演胡文龙联谊

1984年3月陕西省文化局艺术处处长曹子义邀同太原市实验晋剧团人员到乾陵游览左起陈尚志牛巧珍左瑞琴 闫慧贞 曹子义 杨秋实 陈世宾 武忠

陕西渭南地区秦腔剧团来太原演出 前座 杨秋实 余巧云 后座 王团长 张秘书

太原市晋剧一团1957年7月与西安市易俗社联谊合影 前排左起 孟遏云 郭凤英 苏育民 丁果仙 刘毓中 牛桂英 杨秋实 后排 孟小云 杨天易 任秀峰 李哲明 徐抚民 白桂英

1959年元旦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在太原与山西省晋剧院 太原市晋剧团主演合影前排左起 郭凤英 马蓝鱼 丁果仙 王毓娴 牛桂英李应真后排陈妙华 张亚丽 李哲明 李瑞芳 杨秋实 刘仙玲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919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2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31秒, 内存占用1.68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