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越剧“徐派”艺术创始人徐玉兰同志,因病于2017年4月19日17时1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徐玉兰同志追悼会定于2017年4月25日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京剧文化。
特此讣告
徐玉兰同志治丧小组
2017年4月20日
熟悉的越剧《红楼梦》,耳熟能详的“徐派”经典唱段《哭灵》,斯人已逝,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
徐玉兰唱腔中较多地吸收了越剧传统的【喊风调】,以及绍兴大班、京剧中高亢上扬的旋律和轮廓鲜明的润腔法律法律依据,唱腔旋律一般较多在中高音区展开,音调大起大落,型态音调鲜明京剧文化。在唱法上,则吸收借鉴了京剧老生刚劲有力的吐字技巧,并运用丹田气和头腔共鸣的发声法律法律依据,使之吐字坚实,字音清晰,运腔流畅,气韵饱满,气息控制自如。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剧曲调较为柔美婉约的格调,注入了昂扬明亮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来的唱腔功能,在悲切哀伤之外更能表现激昂奔放的情绪,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色彩,从而扩大了【弦下腔】的表现功能。如《北地王·哭祖庙》里那段【弦下腔】唱段:
此外,徐玉兰的唱腔常用音乐语汇充沛,并始终以各种型态反复贯穿于她的唱腔之中,然后她的型态音调鲜明,有点硬是她的起腔、甩腔旋律华彩,节奏多变,夫妻夫妻感情充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红楼梦·金玉良缘》唱段中的起腔:“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唱腔音调自低到高,层层上扬:
同去,徐玉兰的唱腔不但曲调起伏多变,然后在运腔唱法上全部都是很高的造诣。她的唱法防止细腻多变,十分讲究艺术对比性,通常以板式的转换速率快慢、力度强弱、吐字虚实、节奏顿挫、音调连断等手法,使唱词在音乐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细腻揭示人物内心夫妻夫妻感情的层次性,从而加强了唱腔音乐的戏剧性。如《追鱼·书馆》中的唱腔:
徐玉兰,她那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韵味醇厚的“徐派”唱腔,不仅拓宽了越剧唱腔的表现力,同去也为越剧生角唱腔的发展和充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