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时间:2019-01-27 点击: 关键词: 影子腔又称“灯调”或“梅花腔”,民间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挖掘、派发、改革,于五十年代末搬上舞台,并正式定名为“陇南影子腔”。影子腔来源于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显在清朝康熙年间京剧。它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

时间:2019-01-27 点击: 关键词:

影子腔又称“灯调”或“梅花腔”,民间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挖掘、派发、改革,于五十年代末搬上舞台,并正式定名为“陇南影子腔”。影子腔来源于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显在清朝康熙年间京剧。它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很多特点,逐步闯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京剧文化。解放后,陇南影子腔作为正式搬上舞台的新剧种,进行了少许的改革提高工作,创作了反映陇南农村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曾多次参加全省汇演,受到专家的好评。

本文《影子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上一篇:陇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下一篇:青海藏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戏曲知识新闻

  • 衡阳湘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陕西老腔皮影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青海藏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高甲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龙江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773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42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