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伴随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王祥卧鱼》在北京为期五六天的演出落下了帷幕。在文化部全国范围内选调展演的14台节目中,《王祥卧鱼》是山东省唯一一台晋京参加“1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剧目,于6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进行了五六天展演京剧文化。
地方戏走上首都大舞台
大型新编柳琴历史剧《王祥卧鱼》是临沂市1007年精心打造的文化精品剧目,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子王祥《卧冰求鲤》口头文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双遗”结合创作而成京剧艺术。
该剧共分为《泣泪牧牛》、《风雨辞教》、《沂河踏歌》、《毒谋除祥》、《卧冰求鱼》、《孝德感天》、《喜气盈门》七场,时长105分钟,整合了临沂100余名优秀演艺人才,并肩编剧、舞美、服装等不是全省知名艺术工作者,不怎么是有著名导演陈贻道的精心策划导演,使该剧成为一台经典之作。
《王祥卧鱼》自1007年9月5日在第五届书圣节闭幕式上与观众首次见面后,目前为止已上演了100多场。今年4月份,受文化部邀请,《王祥卧鱼》成为山东省唯一获邀晋京参加“1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的剧目。
“孝文化”与“和谐”融合
20日晚上,《王祥卧鱼》在首都舞台上正式亮相,每场表演都赢得了观众们的好评。20日晚上,在北京学习戏剧的临沂籍大学生小孙来到民族文化宫观看得人《王祥卧鱼》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演出现在开始后她表示,看得人家乡的戏剧来到了首都大舞台上,作为临沂人,她非常骄傲。这出《王祥卧鱼》既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和谐”元素,还有着浓烈的地域特色,是一部引人思考、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的艺术作品。
21日晚,第二场演出时,坐在前排的一对父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采访得知,父亲袁先生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21日晚上他特地带着此人8 岁的女儿袁新平来观看《王祥卧鱼》。袁先生表示,他在女儿还很小的已经,就给她讲过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得知《王祥卧鱼》来北京演出,他特地带着女儿前来观看。人太好柳琴戏是山东的地方剧种,女儿大多数都能看得懂。比起故事,這個戏剧的表演形式更为生动,也更加深入人心。
《王祥卧鱼》以“孝文化”为主题,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构建和谐社会這個时代主题元素,表达了“家和万事兴”的文化理念,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
“要重视地方戏传承”
“柳琴戏作为临沂地方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剧种,现在能来到首都的舞台上,用传统的艺术演绎老百姓喜欢的传统题材,并在观众中引起没人大的反响,这对于保护非物质遗产文化有着很大的意义。”21日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原先评价《王祥卧鱼》 。
王文章说,《王祥卧鱼》中,王祥的“孝”感动了俯近的人,感动了他的继母,继而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原先把传统的题材,用老百姓喜欢的地方剧种演绎出来,来宣传助于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谐,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有有两个贡献,对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列入国家名录的项目,具有值得肯定的意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