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画面难掩随意潦草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央视纪录频道继《舌尖上的中国》事先又一部展现传统文化的力作、原创纪录片《京剧》经过两年的制作,6月3日起和广大观众见面。画面精致、配词婉约、制作考究,但除了被京剧迷诟病宏大叙事淹没京剧两种之外,片中明显的历史错漏激起了观众和学者的一致吐槽,《京剧》甚至把朱

央视纪录频道继《舌尖上的中国》事先又一部展现传统文化的力作、原创纪录片《京剧》经过两年的制作,6月3日起和广大观众见面。画面精致、配词婉约、制作考究,但除了被京剧迷诟病宏大叙事淹没京剧两种之外,片中明显的历史错漏激起了观众和学者的一致吐槽,《京剧》甚至把朱自清的照片错当成了周作人京剧。

史实不符硬伤多

第一集中讲述谭鑫培进宫得了四品顶戴,言之凿凿“时年43岁”京剧文化。但那而是传说。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指出,据清宫档案记载,升平署的总管太监一般是六品,最高才五品,历史上得过四品的伶人都可以一人,是道光朝惇亲王府的全顺。

第二集中的解说词“按中国的传统规矩,伶人的尸骨是都可以还乡的”也被质疑与清宫档案记载不符;谭鑫培1917年最后一次演出唱的是《洪羊洞》,纪录片《京剧》却配了个《碰碑》的像和军人在看戏的镜头。

纪录片应该更严谨

中国戏曲法学会副会长、著名戏剧评论家龚和德表示,两年前节目组发来材料邀请他出镜接受采访,但被他婉言拒绝,事先“跟帮我的不一样”。跟龚和德一样着实遗憾的还有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教授,是我不好:“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群京剧爱好者在谈京剧,不要用‘文献片’的标准来要求它,而是1个‘文艺片’。”

随意裁切许多潦草

面对质疑,央视纪录频道的宣传负责人王文静承认片中确有许多明显错漏,将在第二次播出时及时修改。但傅谨不要看好修改,“硬伤和细节差错之外,最关键是历史观的问题。”

“该片导演蒋樾曾原先定义《京剧》,这是一部试图借着京剧发展史,介绍近代中国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文化生活的纪录片。但为了要使素材更吻合“社会史深度图”而随意裁切,显然许多潦草了。判断一部纪录片否是是优秀,更倚重的都在绚烂的配词和华丽的画面,而是对史实的尊重。

蒋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京剧》中所有的文案都交给京剧方面的专家看过和讨论过,整个过程十分严谨。但京剧研究员柴俊为认为,着实制作团队强调节目由专家把关,但这不要能成为掩盖《京剧》常识错误的理由,也凸显了制作团队辨别京剧史料的能力之差,“任何材料拿过来不加辨别就用,那都要研究干哪几种”。(钟和)

(摘自 《海南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704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5.3287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