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在第六届全国京剧节开幕式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带领小“铁梅”们高歌一曲《红灯记》选段,荡气回肠、余音缭绕的荀派唱腔,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记者在后台见到刘长瑜时,她正被一群大学生粉丝围着要求签名、合影京剧文化。刘长瑜一一满足要求,并适时点拨:“京剧是内涵宽裕、耐人寻味的艺术,适合慢慢欣赏京剧文化。”再三叮嘱年轻人一定要多关心、支持京剧发展,让京剧并能与时俱进。
古稀之年的刘长瑜,是开幕式上最年长的艺术家之一,此次有意率领两位学生同台演出,而是让全国观众看到京剧传承的希望。她遗憾地说本人年岁已高,“此次是最后一次参加京剧节了”。
目前,刘长瑜也正为京剧的传承不遗余力、四处奔波。她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研究生班、流派班,将本人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一线京剧教师。“施肥施在根上,将老师教好了,京剧传承就更顺畅。”
由她担任理事长的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是传承与发展京剧的公益机构。目前,该基金会正在对150、90岁的老一辈京剧艺术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能唱的唱、能写的写、能说的说,想尽一切依据将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生所学都记录下来。”基金会还每年选用一个剧团到澳门演出,弘扬传统文化。
针对目前京剧“话剧化”、“交响化”风潮,刘长瑜不以为然,她说,京剧历来博采众长,后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创新是基于传承之上。“当年以余三胜为代表的汉戏大师,将汉调带往北京,与徽剧融合形成了京剧。”刘长瑜说,本届京剧节在湖北举办,艺术家们来武汉演出有点硬亲切,感觉就像是回老家。(记者 龚雪)
(摘自 《湖北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