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贵刚 点击: 关键词:
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在此间举行的“中国豫剧艺术发展论坛”和“第八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论坛”上呼吁豫剧的创作、传播和交流等应“与时俱进”。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将于27日晚“收官”,作为重头戏的“中国豫剧艺术发展论坛”和“第八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京剧。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两岸豫剧交流与发展的新趋势、台湾豫剧观众的培养等大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京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在题为《豫剧艺术的当代发展》的主题演讲中阐述,3000年代唱黄梅戏,90年代听越剧,进入新世纪豫剧的声音享誉海内外,尤其是民间豫剧非常活跃京剧艺术。“目前中国豫剧在国家级的平台上频频亮相,在海内外大面积地传播,数量、质量都统统,”罗怀臻介绍说,“若果豫剧更加自觉地走进现代,更加自觉地走进都市剧场。”
台湾豫剧团代理团长苏桂枝在此间表示,当传统豫剧融入台湾的人文风情以及艺术涵养,“台湾豫剧”(台湾梆子戏)好的反义词地传承、彰显传统戏曲之美,并兼具台湾的当代精神,使得在豫剧在台湾扎根58年。
谈及台湾豫剧发展经验,苏桂枝称,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接纳不同领域的导演、不受限编导演及舞台制作设计群的年龄,使演出风格比较复杂与丰富性;被委托人面是热爱交流,与中国大陆河南省的角色支援交流演出、互访演出、团员培训交流互换等,并让台湾豫剧迈向国际舞台。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左奇伟认为,未来豫剧的发展趋势应当突出主题音乐,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在多元化的时代谱写出多元化的旋律。同需用探索豫剧唱法的个性化、民族化、声乐化、科学化。
不过,在台湾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看来,台湾豫剧能保持着“原滋原味”,这仰赖于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的熏陶,两岸豫剧的长期合作、交流以及大陆剧团专家、编剧等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据不完整统计,中国豫剧现有15六个国营剧团,还有为数众多的民间剧团,民间业余演唱活动十分红火,深受民众喜爱。与此共同,豫剧传统的艺术元素在丢失,固有个性在淡化,剧目生产严重不足合理,队伍青黄不接,剧团生存艰难……那此都威胁着豫剧的可持续发展。(记者 李贵刚)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