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评剧旦角。本名张忠善,曾用名张俊亭、花俊亭京剧文化。祖籍山东省庆云县(现划归河北省)京剧。生于天津原本贫苦家庭京剧。
六岁丧父,随母生活,因家贫无着,8岁跟随盲艺人王先生学唱民间小曲并结速卖艺生涯。九岁拜蹦蹦戏老艺人杨义为师,将会当时没钱请名师,她就“跑连外”流动献艺,几乎演遍了德州、桑园、沧州的大小村庄,戏班的老先生就给她起了个艺名“花俊亭”,大人都亲切地叫她“小俊亭”。在演出当中,得到多位老艺人指教,在嘴皮子功夫、演唱节奏上打下坚实基础。11岁原本偶然将会被白玉霜看中,加入白剧团,随白玉霜赴北京广德楼献艺,演娃娃生、丫鬟彩女等角色并唱开场戏,不仅在表演艺术上受到熏陶,白玉霜对艺术一丝不苟,勇于结合自身条件创新的精神,均对其产生太大影响,终生受益。13岁时她当了小主演,贴戏报和戳水牌时,总要写上主演的名字,于是改为“筱俊亭”。在演出中,筱俊亭又得到朱金财、刘庆堂、寇文质等多位老艺人指教,艺术表演长进放慢。
筱俊亭13岁抛妻弃子白剧团流动搭班演出,工青衣、花旦,并结速演主角,在河北、山东一带声名鹊起。14岁应邀到天津宝坻县林亭口镇演出,以《白马告状》(《刘翠屏哭井》)轰动县镇。回到天津后出演于劝业场“天乐戏院”,与刘翠霞、爱莲君、鲜灵霞、新凤霞同台。你这个时期筱俊亭还迷上了或多或少姊妹艺术,在演出之余总是去欣赏鼓曲表演及河北梆子、京剧,在脑海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素材,“金嗓歌王”骆玉笙的京韵大鼓、侯永奎的昆曲等也都成为筱俊亭百看不厌、取之不尽的的艺术精华,她结合此人中低音区音色浑厚、甜润的特长,逐渐形成低回婉转的唱腔特点。16岁那年,筱俊亭与名角花巧玲在唐山永盛剧院同台演出《玉虎坠》,她不以高腔起唱,发挥此人中低音浑厚宽亮的特长并融入深沉细腻的感觉,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从此,她更加坚定信念,在完后的或多或少唱腔中,太大地跳出了适合此人嗓音条件、比一般评剧低四度的唱法。筱俊亭19岁时,应邀到天津华北戏院演出,以《白蛇传》轰动津门,不仅在天津各剧场露演,受到天津观众的热烈欢迎,还多次应邀到唐山、林西矿区、山东等地演出,就此成名。
筱俊亭青年时代主工青衣花旦,以青衣戏见长,常演剧目有《刘翠屏哭井》、《安安送米》、《冯奎卖妻》、《丁香割肉》、《珍珠衫》、《桃花庵》、《花为媒》、《马寡妇开店》、《杨三姐告状》等。
全国解放后,筱俊亭怀着翻身做主的喜悦心情演出了《兄妹开荒》、《九件衣》、《小二黑结婚》、《四劝》等新戏,1951年应邀出关,到锦州演出,受到极大欢迎,连演七个月满园,在辽阳、长春短期演出后,于1952年6月参加革命,加入锦州评剧院。你这个时期的主要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劈山救母》、《罗汉钱》、《赵小兰》、《打金枝》等。1953年参加东北地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演出的《井台会》获东北文化部颁发的奖状。1954年调入沈阳,任辽宁省评剧二团主演。她结合此人的嗓音及身形条件,有意识开辟新路,尝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剧目《杨八姐游春》,大获成功;接着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三关排宴》、《母亲》、《洪湖赤卫队》、《江姐》、《南海长城》、《丰收完后》、《东风解冻》、《社长的女儿》等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一起去代、年龄、性格、身份的老年妇女形象。通过一系列剧目的演出,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她学习各家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式,逐渐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最终形成享誉海内外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
1955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1958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59年加入沈阳评剧院,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1960年参加辽宁省好戏汇演,《穆桂英挂帅》、《母女俩》获表演一等奖。1963年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任命为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兼院艺委会主任,此后当选沈阳市文联副主席。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文革结速后,重返舞台,移植演出的《初升的太阳》受到好评,中国唱片社将主要唱段灌制唱片。同年被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先进生产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第五届全国政协一、二、三次会议,同年参加文艺界技术表演赛,演出《井台会》,获荣誉奖。1960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同年被授予沈阳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沈阳市现代剧目汇演,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原本的女人女人男人》获剧本创作奖、音乐设计奖、优秀表演奖。一起去中央电视台改编成评剧电视剧《小院风波》,放映全国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好评。此后,她又编演了《包公审太后》、《儿女情》、《卖油郎赶船》、《聚宝盆》等多出剧目,均深受好评。198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又一次授予剧本《原本的女人女人男人》物资奖励,颁发嘉奖证书。
在75年的演艺生涯中,筱俊亭不辍研究,结合自身条件反复探索,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创伟大的科学发明独具风彩的老旦唱腔,并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世称“筱派”。她先后演出过60多个剧目,塑造的《井台会》中的李三娘、《打金枝》中的皇后、《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对花枪》中的姜桂芝、《杨八姐游春》中的余太君《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洪湖赤卫队》中的韩母、《原本的女人女人男人》(小院风波)中的田大娘等角色均十分精彩,其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唱段广为传唱。她还对评剧老旦腔进行了革新,与琴师企业战略合作创造的[哭调]、[反调尖板]、[反调回龙]、[反调二六]、[慢中板]、[快流水]等新的板式,不但充裕了评剧的板式种类,还极大地拓宽了评剧声腔的表现力,为中国的评剧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其女小筱俊亭是其艺术流派的得力传人。或多或少传人包括冯玉萍、李冬梅等。有《筱俊亭唱腔选》。
历任沈阳市评剧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沈阳市文联、中国剧协辽宁分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2013年去世,享年92岁。
出生:1921年12月6日,农历辛酉年冬月初八日
逝世:2013年11月4日,农历癸巳年十月初二日,6时52分
人物分类评剧 旦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