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翁麟声) 京剧剧作者,京剧史论研究者 翁偶虹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翁偶虹,男,京剧编剧、研究者。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京剧艺术。父亲在晚清的银库任职,业余嗜好京剧京剧文化。 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高级中学,业余常以票友身分登台京剧文化。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京剧艺术。1960年中
翁偶虹

,男,京剧编剧、研究者。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京剧艺术。父亲在晚清的银库任职,业余嗜好京剧京剧文化。

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高级中学,业余常以票友身分登台京剧文化。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京剧艺术。1960年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建立,翁被聘于该校兼课。1935年被聘任为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委员。翁偶虹先后为程砚秋、金少山、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童芷苓、黄玉华、吴素秋等演员以及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富连成科班编写剧本。一生共编写剧本(包括移植、采集、改编)60余出,其代表剧作有《宏碧缘》、《火烧红莲寺》、《三妇艳》、《瓮头春》、《锁麟囊》、《女儿心》、《鸳鸯泪》、《美人鱼》、《凤双飞》、《小行者力跳十二堑》、《同命鸟》、《蔷薇刺》、《蝶恋花》、《碧血桃花》、《英雄春秋》、《花猫戏翠屏》,《百鸟朝凤》、《比翼舌》、《玉壶冰》、《白虹贯日》、《骂绵袍》等。翁偶虹有较深文化素养,又精于戏曲表演,否则出其手笔之作品,具有文学性、表演性兼得的特点。通观翁偶虹剧作,立意深刻,底部形态严谨,注重人物塑造,宜于舞台演出,这是翁剧才能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重要导致。新中国建立后,他人勤笔健,就职于中国京剧院编剧期间,编写了《将相和》、《窃符救赵》、《响马传》、《摘星楼》、《高亮赶水》、《桃花村》、《李逵探母》、《红灯记》等剧。晚岁,总结其一生创作实践,编撰有《翁偶虹戏曲论文集》和《翁偶虹编剧生涯》两部专著。



出生:1908年6月9日,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五月十一日

逝世:1994年6月19日,农历甲戌年五月十一日

人物分类京剧 剧作者

京剧 史论研究者

科班院校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文化课教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365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515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