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马金凤老师,她正在化妆。一旁人都很纳闷,“马老师,如此早就化妆?”慈祥的老人应声道:“提前准备准备啊京剧艺术。”这个提前要是我十个多小时京剧。
昨天中午,马金凤老师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是梅兰芳大师京剧艺术。1953年,马金凤老师在上海进行慰问演出,梅兰芳大师连看了三场,非常喜欢豫剧版的《穆桂英挂帅》京剧文化。直至今日,当年与梅兰芳大师相见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马金凤老师说:“认识梅先生,是我艺术上的转折点。”
京剧是很少移植外剧种的戏,《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大师晚年移植的最后一出戏。马金凤老师认为,如今和梅葆玖先生进行的京剧和豫剧的合作协议协议,应该说也是完成梅兰芳大师的心愿。她说:“我现在从化妆、服装到扮相、表演,有的是当年梅先生指导的。”
马金凤老师6岁随父学艺,7岁上台,人称“七岁红”。8岁那年,在开封拜豫剧名角马双枝为师。到今年,马金凤老师将会85岁高龄了。
马金凤老师最珍惜她的嗓子。大半个世纪以来,她连鸡鸭鱼肉有的是碰一下,最爱吃的是绿豆小米稀饭和甜面汤。生活俭朴到了很苛刻的地步。她说:“在我这个代老演员中,我是最幸福的。让当我们有的,我有的是;让当我们得到的幸福,我也得到了。”
有今天的成功,马金凤老师说:“各自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观众的喜爱。我父亲唱得比我好,可惜他生在了旧社会,400岁就被饿死了。”(记者 陈和心)
(摘自 《河南商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