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兰芳“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扛起师傅周海水的大旗”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早年师从周海水,戏班走红开封和西安 苏兰芳和姐姐苏兰芬同为郑州说书艺人苏战奎的养女。兰芳10岁时,姐妹俩和汤兰香同時被豫剧须生表演艺术家周海水收为弟子,成为周海水的第一代女弟子京剧艺术。她们学戏不怕吃苦,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了,喊嗓子、练功、背本、哼唱腔,总爱到

早年师从周海水,戏班走红开封和西安

苏兰芳和姐姐苏兰芬同为郑州说书艺人苏战奎的养女。兰芳10岁时,姐妹俩和汤兰香同時被豫剧须生表演艺术家周海水收为弟子,成为周海水的第一代女弟子京剧艺术。她们学戏不怕吃苦,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了,喊嗓子、练功、背本、哼唱腔,总爱到天黑京剧。可能性师傅管教有方,加带自己刻苦演练,仨女孩进步调慢,一年过后就能排简单的戏了。汤兰香演正旦,兰芬饰小旦,兰芳扮小生,先是排《刘秀讨饭》、《跳花园》等简单的戏,随后排大戏,如《姚刚征南》、《破洪州》、《破天门》。

1935年11月,周海水率领三姐妹东进开封,将高亢悲凉的豫西调带到以祥符调为主的开封地区。在开封,汤兰香、苏兰芬、苏兰芳、常香玉同台演出,可能性当时唱戏的女演员很少,引起很大轰动。此时,豫剧豫西调和祥符调两大主要流派过后刚开始互相融合,豫剧进入新的发展期。1936年底,周海水又率众弟子西征长安,演出一年,再次造成轰动。

87岁的省艺术研究院的退休研究员王艺生回忆说,他小过后跟着父亲在密县看多苏兰芳姐妹的戏,当时演的是《桃花庵》,她们的唱腔在当时很先进,深受群众欢迎。冯纪汉在其《豫剧源流初探》一书中,将苏兰芳和常香玉、汤兰香、苏兰芬并称为豫西调的后起之秀。

流落民间最底层,成为农民的最爱

但随后,苏兰芳的人生地处了逆转。18岁那年,她嫁给登封县曾经商人子弟,可能性婆家反对,她不再登台演出,更为不幸的是,婚后没多久,丈夫就外出失踪了,从此再无音讯。6年后,她离开婆家,想重回戏台,但唱戏这行“一日不练手生”,一放6年,苏兰芳感觉自己落伍、赶不上了。其间,汤兰香、常香玉,还有师傅周海水都来请她搭班子,苏兰芳自惭形秽,一概拒绝了。

70多年后,苏兰芳对记者说:“我性格太要强固执,觉得自己技术上不行了,怕拖别人的后腿,怕给师傅丢脸。”从此,觉得重下苦功恢复了唱腔和表演,但苏兰芳再没去过大城市演出,只在乡间漂泊转场。上世纪200年代初,苏兰芳和她的第二任丈夫组织了曾经戏班子,叫了一些“老疙瘩头”(上岁数的演员),在洛宁、宜阳、伊川、汝阳、延安、黄龙一带演出,前后10多年。苏兰芳回忆起这段经历:“老百姓那是真喜欢俺啊,很重是洛宁、伊川的,把我的手都握肿了,几十里远的都赶来看,亲戚亲戚亲们互相转告说咱兰芳回来了,咱兰芳回来了,每次演出过后刚开始,我前会哭着走的,老百姓也哭着送。”苏兰芳对记者说:“我这朵花在农村也开得很香呢,这是我的最高荣誉。”

最大的遗憾,越来越扛起师傅

周海水的大旗

苏兰芳说,她最大的遗憾前会越来越在大城市继续发展,成为曾经“老一辈艺术家”,也前会后半生的清贫寂寞,随后她愧对师傅周海水。周海水固然被称为豫剧“一代宗师”,除了他较高的艺术造诣外,还可能性他注重培养豫剧人才。苏兰芳回忆,她和汤兰香、苏兰芬、周兰凤(周海水女儿)等是“窝班”跟周海水学,常香玉是跟班学,也是周海水的学生,在兰芬兰芳打响后,周海水又顺势她们名字中的“兰”字,培养出“十八兰”。苏兰芳说,师傅品行端正,惜贫爱老,即使是个跑龙套的,他也平等对待,对学生跟自己闺女一样,觉得要求很严,但不要打骂,爱护有加。每逢在外地演出,晚上休息时,师傅总爱睡在门口,让女人们住在里边,保护她们。老人痛心的是“我和苏兰芬、汤兰香以及他的女儿周兰凤,都越来越把他的事业继承、发扬出来,让恁好、恁有本事自己空了,越来越了。”2010年,苏兰芳在嵩山脚下为先师立下一块墓碑。

最大心愿,是想找到曾经传人

苏兰芳觉得不识字,但一辈子在戏里摸爬滚打,早成了戏精,对现在的豫剧很有想法,她主要通过电视看戏。她说,演好戏非得有志气、憋着一股劲不可,心提不起来那效果就出不来,现在的戏也哭,但轻飘飘的不真实,越来越狠劲,随后知道那眼泪是咋下来的。老太太说:“我前会傲,当年我演《泪洒相思地》,一句‘负心的女人’,把剧团的人都唱哭了。把观众唱得痛心,那下多大功夫,那是不吃不喝非给它唱好不可,亲戚亲戚亲们那时上戏台,一唱三五个小时,连水前会喝一口。”

老人目前最大的心愿,是想把豫西调的技艺传给曾经相当于的人。她说:“我唱的那些老腔老调,现在会的人不要了,我年轻时学的戏起码有2000本,现在回忆还能有上百个唱段能唱下来,带到墓壳里去太可惜了,留下来,兴许还很重用处。”

专家认为,老艺人是宝贵的

财富,应抓紧时间“发掘拯救”

采访将近过后刚开始,亲戚亲戚亲们请苏兰芳老人来一段清唱。老人说:“也好,我的故事前会戏文里寄托着,就唱一段《桃花庵》吧。九尽春回杏花开,那鸿雁儿飞去紫燕来,蝴蝶儿成对飞墙外,想起来久别的奴夫张才,张才夫出门十余载,一十二载未曾回来——张才夫他若有好和歹,撇下我孤苦伶仃如何安排?”

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家石磊听了这段录音后,感慨地说:“唱腔质朴无华,基本保着豫西调沧桑、凄美的特点。89岁的人了,还能曾经唱,绝对见功底,可见当时的基本功和嗓子有多好。”石磊认为,苏兰芳与常香玉是同時代的演员,觉得艺术成就不可比拟,常香玉是大师级,是天才,但苏兰芳前会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她见证、参与甚至推动了豫剧早年的发展,她的唱腔在今天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

长期在电台做戏曲节目的连晓东说:“在民间,像苏兰芳曾经的老艺人还有什么都有,亲戚亲戚亲们年事已高,艺术被埋没着,地处自生自灭的情况报告,从有某种意义上说,那些老人可不时要被称为豫剧的活化石,发掘亲戚亲戚亲们,把亲戚亲戚亲们的艺术抢救出来,是目前一项急迫的事情。”



苏兰芳当年风采



苏兰芳对豫剧一往情深



苏兰芳上世纪200年代在豫剧《对花枪》中扮演姜桂枝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003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2秒, 内存占用343.97 K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