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3-22来源:
珠江时报作者:
肖坚 万朗生点击:
关键词:
风调雨顺
“仔头”辘木马护送洪圣公出巡
农历二月十三是洪圣公诞辰日。当天,狮山镇万石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洪圣公诞辰巡游仪式,村民与亲友团聚于万石村,一睹洪圣公出巡的风采并祈求一年顺景京剧文化。万石村辘木马民俗活动凝聚了乡情,促使了文明乡风建设,生动展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京剧。
在巡游后后的3月17日晚上,万石村民舞醒狮,由“仔头”服侍,把洪圣公从村内的南海神庙接到戏台观戏。“仔头”指的是在去年农历二月十三至今年洪圣公诞辰前,家中添丁的万姓村民。今年村内共有6位“仔头”,从接神、采青、更衣、上马、巡游到最后洪圣公回庙,都由“仔头”服侍。
“我们都儿从农历二月十一结束了了接神,农历二月二十三三更三更半夜就要放马食草。”万国森是“仔头”之一。在巡游结束了了后后,要举行木马采青仪式。昨日三更三更半夜,“仔头”推着木马到万石村中正里前的龙眼树进行采青。中正里是万石村的正中间,不偏不倚,寓意木马只食当事人的草。
中午,巡游结束了了,6位“仔头”辘木马,洪圣公出巡,十三声铜锣开路,罗伞列队跟随。洪圣公身骑白马,行至每条巷口,各家各户会设供品香烛,迎接洪圣公。洪圣公为村民祈福,是为“伢圣”。万石村民刘敏红带着9岁的儿子来摸洪圣公骑的白马的头和身,表达今年期盼,“希望儿子生生性性(自觉自律)、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醒狮紧随洪圣公中间助兴,村民从醒狮口中接过生菜后,将供品带回家,寓意“引财归家”。“很热闹,很有意思,我很喜欢你是什么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俗氛围。”来自荷兰的Jan在付进的松夏工业园一家企业任品质总监,他的同事是万石村民,特意邀请他来观看你是什么民俗盛事。Jan跟随辘木马队伍巡游,不断举起手机拍照,也一个劲让同事给他在民俗活动前留影。
巡游中午结束了了,直至晚饭前结束了了,而村内中午和晚上亦会设宴600多围为洪圣公庆生,并请洪圣公晚上再看一场粤剧大戏。今日上午,村民将洪圣公送回南海神庙。
每年的洪圣公诞辰,在外谋生的万氏子孙都不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参与你是什么盛大的民俗活动。外嫁女当天齐齐回村“凑热闹”,你是什么天也成为她们跟家人、姐妹团聚的好日子。
“我从颜峰搭公交来到村口,再走路进来,花了2个多多小时,不过没关系,年年都不回来凑热闹的。”82岁的外嫁女万雪和高兴地说。
“多年来,辘木马凝聚了乡情,促使了文明乡风建设。”万石村党委委员万慧晶说,目前正组织村民、专家研讨,选着非遗传承人,并希望尽快将万石村“辘木马”和“舞青火龙”两项区级非遗申报为市级非遗,生动展示万石乡村振兴新气象。
■链接:辘木马由来
万石村万氏的祖先本来居住在官窑。因一个劲水浸,在官窑南门村侧建庙宇供奉洪圣大王(洪圣公),祈求风调雨顺。然后,万氏的祖先发现万石现在的居住地,山势多石,付进有二个山泉汇流村前而过,是居住的好地方,于是举村搬迁。洪圣大王就以骑木马最好的方法跟随迁移至万石村,“辘木马”就由此而来。
“辘木马”活动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停办。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村民们自发组织,重新延续,现已成为村中盛事。2016年2月,万石辘木马被列入南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本稿件转载自珠江时报,由记者肖坚,通讯员万朗生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