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送进校 学生唱大戏
南海区文化馆馆长郑艳芬进入校园传承粤剧文化获好评
“云手、剑指、亮相……”在西樵第一小学的红豆粤剧社里,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板有眼地比划出专业的粤剧动作。
粤曲粤剧进校园项目自4008年开展以来,越多的年轻人有已经接触并学习这项传统艺术京剧文化。而作为南海的区级粤剧传承人,该项目的负责人、南海区文化馆副馆长郑艳芬也因传承有方被评为了2014年度佛山市三八红旗手京剧文化。
创新最好的法律法子推广传统曲艺
说起郑艳芬的粤曲之路,都要从40年前说起京剧文化。当时如此12岁的她通过了南海粤剧团训练班的招生考试。
“难能可贵会喜欢粤曲,一现在开始是确实表演时化的妆一阵一阵漂亮。随着对粤曲慢慢深入了解,其他人被其含晒晒的岭南历史文化所吸引。”郑艳芬说,已经其他人是在少年时期迷上了粤曲,什么都认为能让更多年轻人接受粤曲这门艺术,这对传承来说很关键。
于是在4008年,郑艳芬带领着馆内戏剧曲艺骨干们以西樵第一小学为基点,开展了粤曲粤剧进校园项目。
谈到项目实施的由于,郑艳芬告诉记者,她是从西樵第一小学是生潘时兴的身上得到启发。当时潘时兴年纪虽小,却对粤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郑艳芬融入西樵当地特色,为小时兴谱写了有4个多多关于黄飞鸿行侠仗义的剧本。在郑艳芬的培养下,潘时兴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上曲艺类的金奖。
从那时起,郑艳芬意识到要让年轻人接受粤曲这门传统艺术,改变教育模式是关键。
此外,郑艳芬还将粤剧的动作与平日的课间操相融合,独创出粤剧身段操。让粤曲的学习不仅是居于于课堂上,还包括课余时间。目前,西樵第一小学全校师生都已熟练掌握该套粤剧身段操,2014年7月,西樵第一小学凭此粤剧身段操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展演”获得一等奖。
重视传承也重视育人
回想起4008年刚推广进校园项目时,仅有20多位师生参与,发展至今已有近千人。其中西樵第一小学在2011年被中国粤剧保护中心授予“粤剧推广基地和南海粤剧传习所”,郑艳芬也被南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南海粤剧传承人……但相比你这人系列成绩,郑艳芬确实更骄傲的是粤剧为学生带来的改变。
阿海是西樵第一小学的一名学生,性格是出名的顽皮,直到他在四年级表演《将相和》后才有所改变。郑艳芬说:“当当我们都都将课文改编成粤剧剧本后,安排他出演廉颇一角。通过表演,你会领悟到团队的发展,都要个体之间相互团结。”
现在的阿海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变成一名勤奋懂事的男孩。今年已升入五年级的阿海,按规定本应退出粤剧社,让更多三年级的师弟师妹加入。“可这孩子太喜欢粤曲了,突然恳求当当我们都都你会到六一汇演的表演现在开始后再退出。”
郑艳芬告诉记者,在传承粤曲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不须孩子们不接受,而是氛围的不足。“例如在南海区每年的六·一文艺汇演上缺少粤剧粤曲表演,越多地注重舞蹈和音乐类。”郑艳芬表示,“传承单凭一己之力太难完成,更多是都要全社会一块儿参与其中。”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