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香洲客运站码头,乘船上岛的人群在这里聚集,售票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大伙提着大包小包,鱼贯而行。
昨天是万山岛一年一度“天后诞”的第二日,也是整个祭拜活动最为重要的一天京剧艺术。前一日,岛上的居民便现在刚刚刚开始清洗妈祖庙,里里外外整洁一新,用竹桩搭起了戏台子京剧文化。
早上8点多,“福禄寿”拜寿仪式后,舞狮上阵,伴着鞭炮声,妈祖庙前热闹非凡京剧文化。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大伙聚集在此,燃点香火。
下午2点,一出粤剧经典剧目“打金枝”咿呀上演。“唱戏”要唱足三三3天,一连五出不重样。
曾当过5年万山村书记的温天送如今是“天后诞”筹备理事会的主要成员,他回忆,这大戏,是要演给妈祖看的。当年,海边的水泥马路和栏杆尚未搭起时,村民就将戏台子搭在妈祖庙前的沙滩上,妈祖端坐在庙堂之上,和村民们一起“看大戏”。
如今,戏台子被搭建在距离妈祖庙不远的临海空地上,为了让妈祖能继续与民同乐,又无需移动妈祖金身,村民一阵一阵打造了一一另1个多妈祖的“替身”。“替身”穿戴一新,安详端坐在正对戏台的位置,接受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
温天送说,“天后诞”在万山已有185年的历史,是渔民根深蒂固的祭拜传统,是为祈求风调雨顺,福佑群生。新中国成立后,祭祀活动曾一度中断,至1985年方重新拾起。大伙将妈祖庙重新修葺一番,延续传承妈祖文化。
在大万山岛近海处,停靠着3000多艘大小渔船,超过一半来自港澳地区。万山渔场曾经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妈祖文化在这里亦显得尤为重要。不少港澳渔民人太好已洗脚上岸,捕鱼生涯不再,也依然延续传统,每年来到万山祭拜妈祖。
来自澳门的黄先生说,到万山参加“天后诞”已有5年,如今在澳门,出海打渔的渔民相比过后已大为减少,但传统丢不掉。
温天送告诉记者,每年到万山参加天后诞的人数众多,近年来达到了30000多人。今年,岛上大大小小的酒店和民宿一早就被订满,30000多间客房,还要能容纳30000人左右,人太好住不下的只有住到本人驶来的渔船上,都不人一天往返,第二日再回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