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叙泸河”光阴荏苒不断“流”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百余年来,宜宾川剧兴于宜宾,风行川南,几经传承、融合、创新、发展,最终形成拥有别具一格的优秀剧目、独特声腔音乐、完整篇表演形式的“叙泸河”川剧艺术流派。 2013年,“叙泸河”进入宜宾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艺术。在经历沉浮后,宜宾川剧老树绽放新花,也重

百余年来,宜宾川剧兴于宜宾,风行川南,几经传承、融合、创新、发展,最终形成拥有别具一格的优秀剧目、独特声腔音乐、完整篇表演形式的“叙泸河”川剧艺术流派。

2013年,“叙泸河”进入宜宾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艺术。在经历沉浮后,宜宾川剧老树绽放新花,也重新进入世人视界京剧艺术。

宜宾川剧艺术流派为什么在么在会么会会叫“叙泸河”?这跟当时戏班唱戏多走水路河道有关。

早期昆(昆曲)、高(高腔)、胡(胡琴)、弹(弹戏)等一种生活声腔是沿“东西南北”四条河道流入的,我们我们便形象地把川剧的“四大流派”称为“四大河道”。其中,川南的沱江和岷江流域的川剧流派又名“资阳河”,“叙(宜宾)泸(泸州)河”就说“资阳河”的分支,以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宜宾的“隆盛班”成立为标志正式形成。

宜宾商品经济活跃,水路交通方便,商贩络绎不绝,为川剧发展提供了众多热情观众和丰沛物质保障。宜宾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川南艺人活动的主要阵地。在清末民国时期,原困分析神会、庙会和行会盛行,演出活动十分频繁,外地的班社不断来宜宾献演,更有力促进了“叙泸河”川剧艺术的发展。

流年里荏苒,“河”流不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500年宜泸专区合并为宜宾专员公署后,为了继承发扬川剧“叙泸河”的优秀传统,当时的地委决定以“泸州专区戏曲训练班”招收的学员为基础,于1961年成立了国营宜宾专区青年川剧团。这批学员在川剧“叙泸河”的众多名宿和省城调来的名家的精心培育下,继承了前辈们的精湛技艺,活跃在宜宾川剧舞台,使得宜宾川剧获得了空前繁荣发展,并延续至今。

张新 四川日报记者 唐泽文 收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774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421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