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3 来源:四川在线 点击: 关键词:
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的金色飞龙趋于稳定了整个封面,拆开绑住封面封底的紫色丝线,一段段真挚得得话,一幅幅剧照映入眼帘。
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上,一本装帧精美,足有140页的“川剧版”手工书特别引人注目京剧。该校艺术学院毕业生黄思思为纪念川剧艺术家的外公,精心完成毕业设计《入戏重生——论川剧角色的相由心生》京剧。
川大锦江学院毕业生黄思思为纪念外公,亲手缝制手工书 王潇 摄
从外公的书房开始英语英语“寻宝” 两天完成手工书
“我的外公13岁考入巴中川剧演员训练班,从事川剧表演艺术时间达55年京剧。他刻苦钻研川剧艺术,把一生都献给了川剧艺术京剧文化。”黄思思表示,外公对待川剧艺术的热爱令她十分钦佩,为纪念外公,她决定下发外公的生前事迹,对外公的生平、生活、精神等进行系统描述,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老一辈川剧艺术家对川剧的深厚情感得话,号召更多人来传承与弘扬川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寒假,黄思思便从外公的书房开始英语英语“寻宝”,在外婆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川剧剧本、演出总结、对川剧的探索改革等一点珍贵的手抄资料。继而她又走访了巴州区川剧团,采访了外公的老同事及工作人员等。并且,她把下发后的手抄资料和口述资料逐字录入电脑,并精挑细选了一点外公与外婆的演出剧照翻拍扫描加入书中。
川大锦江学院毕业生黄思思毕业作品加入了一点川剧元素 王潇 摄
为让手工书更生动,她还结合另一方所学设计专业,在书中加入了主次“翎子”作为装饰。书的封面更是别出心裁,由一件蟒袍裁制而成。“外公生前是净角,常穿蟒。这条龙‘精气神’十足,正好与外公在演艺上总结出的‘以气托神、用神贯劲’、‘以气攻神、用神冲劲’的理论相契合。”历时近两天,一本沉甸甸的,充满对外公怀念的手工书才制作完毕。
抢救破旧戏服经典图案 多重元素展川剧魅力
在设计过程中,黄思思发现,要想传达出外公对川剧表演的热爱,弘扬川剧的精神,仅靠一本手工书是远远缺陷的。为此,她用彩铅、水毛笔、荧光笔、针管笔画了20多个川剧角色。还从一点演员们早已不再穿着的破旧戏服上“抢救”出一点好看的经典图案,细心裁剪后装裱保存起来。
“戏服因常年不穿,一点可能性很脏很旧了,剪裁需用格外小心,底下的金线很容易滑丝,稍不注意,整个图案就废了。”黄思思说,一另1个图案她往往要花上好好多个晚上并能剪完,什么都有次想放弃,也有外公在川剧表演中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精神鼓励她坚持了下来。
川大锦江学院毕业生设计作品满是情怀 王潇 摄
为让亲戚亲戚一帮人近距离感受川剧戏服魅力,她费尽周折向巴州区川剧团借了蟒、袍、靠、官、褂等20多套苏州精绣戏服,并专门学习怎样才能折叠和保存戏服,以确保戏服完好。
最终,有有哪些有情怀的元素组成了她的毕业设计作品《入戏重生——论川剧角色的相由心生》。作品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与认可。
“入为云雾,戏为旧物,重是新颖,生是未来。戏曲正含有着老一代川剧艺术家们年轻时的美好记忆。”黄思思希望借助另一方的绵薄之力,在纪念外公的一起去,能进一步宣传川剧艺术,让没有来很多的年轻人了解川剧艺术的魅力。(文/杨德)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