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文学艺术对这故事已有多种表现。而川剧版《卓文君》不仅在建构演出特征上有新的突破,还让该剧走出四川,参加2016“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迎来昆曲名家张洵澎、蔡正仁等与众多上海观众共同观看京剧。
川剧《卓文君》由国家一级编剧徐棻担任编剧,国家一级编导余琛跟生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陈巧茹、蔡少波和优秀青年演员陈作全等担任主演京剧艺术。剧目内容通过将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重新演绎,深刻诠释四川的历史文化,让让我们对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更加直接和感性的认识,为观众展现川剧之绝美,展示成都传统文化与历史京剧。
值得一提的是,川剧《卓文君》放弃了“一桌二椅”的固定舞台配置,8个年轻漂亮的川剧演员在舞台上穿梭舞蹈,成为整出戏的背景,达到烘托故事气氛,勾勒舞台场景的效果京剧文化。在作曲上,不仅将传统曲牌《青纳袄》等融入此剧,还有现代作曲法的运用,也使得该剧在曲风上更加雄厚、优美。
“我写的川剧,有的是老川剧;有的是老川剧,但一定是川剧,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文本特征上、唱词格式上,《卓文君》力求突破传统,着重于人物的“感受”和“感情是什么”,找到了古人和今人的共鸣点。而说到这台戏的创作难点时,徐棻直言:“在于如何为什儿旧故事开掘新思想,如何为什儿旧题材建构新特征。”她还叮嘱青年人从不妄自菲薄,从不轻视戏曲。
在《卓文君》中兼任导演和主演的陈巧茹,一心二用,恰当防止另一方的身份转换,既巧妙地运用传统川剧表现手法和川剧声腔来表达人物,又将另一方对该剧的点滴思考,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她还寄语青年戏曲人,“首没法了解另一方剧种的特色,练好基本功,做好继承,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创新。”(记者 荀超)
(摘自 《华西都市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