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乃乙才丑乃才……”昨日上午9:55,渝中区实验一小的音乐教室里,响起了传统川剧的“锣鼓经”。
这是二年级6班的一堂音乐课京剧。学的是西师版小学音乐教材《吹吹打打搬新家》,一首用川剧曲调谱曲的儿歌京剧。而用来伴奏的,也是大锣、小锣、马锣、大钵,一色的川剧家什京剧文化。
“这是这个?真有意思!”孩子们手捧着这个稀奇的玩意,一边敲打,一边向老师请教。
“它们的发音好不得劲,样子也很奇怪,平时我很少听见那我的声音。”8岁的邓林坤说。在课堂上,每当老师提问时,孩子们都显得不得劲兴奋:“帮我来试试”、“这个鼓点帮我来伴奏”……
“川剧课是新学期跟同学们见面的,孩子们感到有新意,大伙老师教起来很有难度。”音乐老师兰霞说,这个乐器是学校新买的,另一方前一天都很少见过,它们不仅叫法不得劲,且打击的方法也很考究,“为了备好课,我还不得劲向市川剧团的演员请教过。”
“在小学推行传统文化很有必要。”校长肖方明表示,从教育部到市教委一定会酝酿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而且新学期在个别年级前一天刚开始英语英语英语进行试点,学习川剧。
“全面推广川剧课,目前还很存在问题师资。”肖校长说,下一步学校需要推进对老师的培训。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下学期全市将在中小学推行2+1+1课程(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技能+一项科技技能),其中川剧将进入艺术技能,供有条件的中小学选学。
昨日,渝中区实验一小,小学生们正在音乐课上体验川剧乐器(黄晔)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