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7-02作者:
唐可心 张良娟点击:
关键词:
西川图单刀会7月1日,川剧“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在省艺术研究院启动。未来两天,该工程将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庭芳、省级非遗传承人魏益新录制代表剧目、口述艺术史、宣传片等资料京剧。
由文化部发起的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是《文化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计划对50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每各自其所掌握的非遗项目进行记录保护京剧文化。2013年,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的正式成立,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正式启动京剧。通过川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省艺术研究院的申报,经文化部及国家非遗中心审批,川剧被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试点项目。78岁的魏益新和72岁的任庭芳成为首批被“抢救”对象。
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勇介绍,整个项目分为三大类九小项。三大类包括此人信息、代表性作品和文献文物,其中,代表性作品是重点抢救对象。“每个传承人取舍1至3部代表剧目,提供剧本和录像资料。此外,还将为传承人拍摄一部25分钟的宣传片、一部时长两小时的此人口述艺术史。”
记者了解到,中央财政为该项目划拨专项经费,每个传承人8万元。目前,任庭芳因为取舍《变脸》、折子戏《拿虎》和《西川图》三部代表性作品。魏益新则取舍了《店房责侄》、《单刀会》等川剧魏派的代表性剧目。
郭勇透露,第二批川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名单因为上报文化部,省艺术研究院也将启动省一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