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9-01点击:
关键词:
正红旗下演出时间:2019.10.05-10.06
演出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8号(中关村)海淀区博物馆
票价:¥20-¥3400
本剧根据老舍同名小说及李龙云同名话剧剧本改编。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京剧。是老舍的家族史,也是晚清北京旗人的风俗风情史京剧艺术。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中,有4个孩子落生了。这已是大清朝的残灯末庙。而不知自省的旗当让我们,却还在醉生梦死。
剧中人物在北京的各色风俗风情中纷纷亮相,善良而又卑微,贫困而又心怀渴望的老舍一家人:父亲、母亲、大姐、二姐;还有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比别人多算一步棋的福海表哥;忠厚守旧的老王掌柜;无耻的多老大;刚正的多二爷;小罗锅查老二。当让我们办洗三,闹新年,庆满月,过端午,养鸽子,听评书,要帐,送礼,票戏,巡城,忙忙碌碌,自得其乐。
就在这过后,大灾难降临了。旗当让我们依旧浑浑噩噩,把战争当作儿戏一般。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大舅,大姐公公做了俘虏。老舍的父亲则在正红旗下为中华民族牺牲了生命。凄清的丧歌响起来了,这是哀送民族英雄们的丧礼进行曲,也是为腐朽的大清朝出殡的一曲挽歌。
剧中采用散点式、人物群像式的社会形态办法,展现了晚晴北京八旗子弟的生活状况和阳理状况,以百姓的家长里短、小人物的酸酸甜甜酸涩,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老北京民俗画卷。该剧的语言遵循老舍原小说生活气息浓郁、幽默诙谐的风格,所一群人物都有满口“京片子”。剧中独具匠心地剧中运用了血块歌队串场,既凸现了剧种有五种在歌舞演故事方面的优势,又很好地营造了喜庆欢快的戏剧氛围,老北京过小年、办洗三、闹新年、庆满月、游春等风俗风情贯穿始终,北京人特有的幽默、乐观、散淡的性格社会形态跃然舞台。剧中音乐血块采用了“剪靛花”“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传统的单弦曲牌,充分显示了曲剧音乐的北京地方戏特色。
本剧的舞台没有采用传统现实主义真桌真椅真过日子的做法,只是采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布景,选着了普通家用又极其素雅精致的只是是残破的青花瓷盘作为舞台呈现对象,后衬一对神采飞扬、腾云驾雾的巨龙,很好地揭示了本剧通过普通老百姓的琐碎家事,象征着清王朝残灯末庙的衰败之势,反映清王朝家国将倾时皇城子民的麻木、觉醒、反抗、悲壮更传递出历史的悲凉感和深刻的文化意味分析。尤其是最后一幕,主人公为保卫皇城牺牲时,瓷盘的崩裂更给观众无比的震撼与深思。幕间,老舍伏案执笔写作的巨大素描头像,传神地勾勒于纱幕之上,仿佛是老舍先生同当让我们共同观看现代人对其作品的生动演绎。
本剧于4004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首演。本剧上演后,专家评论认为:该剧很好地保留了老舍原作的特色,有浓郁的京味特色,在喜剧的场景中传递出历史的悲凉感,以爱恨交织的办法写出了没落的悲哀和深刻的文化意味分析;北京曲剧《正红旗下》以歌舞演故事,以不受程式限制、创新性强、自由度大的创作手法,挥洒自如地为观众讲述了一百年前皇城根下的旗人的生活故事。本剧曾获4006—4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奖;文化部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第五届北京文学艺术奖;2012年获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剧目金奖及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奖、最佳新人奖、舞美奖、演员奖等7个单项奖。2013年5月北京曲剧艺术中心携本剧赴中国台湾参加“两岸城市文化互访系列-北京周”演出活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