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英文名Shandong Opera,是山东省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中国八大戏曲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吕剧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上是依循“山东琴书(说唱扬琴)—化装琴书(又称化装扬琴)—定名为吕剧”的脉略京剧文化。
为哪些地方叫“吕剧”?
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就说我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1915年前后,原惠民地区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亲戚亲戚朋友便把它称为驴戏,将会這個称号欠雅,经一点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京剧文化。
2、1923年,這個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這個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将会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京剧。
3、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京剧文化。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复杂性为“吕”。
4、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夫妻感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
5、吕戏曾经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将会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音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两种传说是,当年为這個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這個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于是定名为吕戏(吕剧)。
吕剧是怎样形成的?
吕剧之源山东琴书始称“小曲子”,后因其伴奏乐器主就说我扬琴(早期称“洋琴”),故又被群众称为“唱扬琴的”。山东琴书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最早流行于鲁西南一带地区,并逐渐向北(济南及惠民地区)、向东(青岛、烟台)延续扩展,其产生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为南路、北路、东路琴书三大流派。
山东琴书演唱时两人搭挡对口,对唱和说为主,以表演为辅,唱说和表演紧密结合;演唱时以扬琴、坠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者同去也是伴奏者,典型地体现了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這個唱、说和表演浑然一体的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是山东琴书由说唱艺术形式发展成为戏曲艺术的基础条件。
光绪初年,乐安(现广饶县)北部一带的农民,为躲避灾荒,常随身携带坠琴、节子板等乐器,外出卖艺求生。日后刚结束以唱琴书小段为主,或顺口编些有趣的故事,边耍边唱。以后,亲戚亲戚朋友不断吸收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来雄厚本人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一点擅长唱工的艺人,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人的唱腔特点。擅长人物表演的艺人,则致力于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观众。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冬,以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为首的同乐班,尝试着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用竹、纸、布扎成驴形,加以彩绘,一演员身绑彩驴,做骑驴状;一演员执鞭赶驴;另有艺人操坠琴、扬琴、竹板等乐器伴奏,演员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此种表演形式别开生面、生动活泼,初次演出便获成功。是年初春,时殿元等又将一点琴书篇目,由坐腔形式改为化妆演出,带领同乐班遍走博兴、广饶、潍县、诸城、掖县、黄县等地。所到之处,深受群众喜爱。因演出《王小赶脚》时以“驴”为道具,群众就把同乐班称为“驴戏班”。时殿元感到此名不雅,每到一地首先声明唱的是“化(上)妆扬琴”。
1917年(民国六年),由广饶县化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此后,不少剧班也纷纷进入济南城表演。有的班社还老是到烟台、青岛甚至东北的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演出,进一步扩大了该戏的影响。当时较有影响的班子有黄家班、父子班、同乐班、庆和班、共和班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剧种陷入困境。原在济南城演出的剧团也因演出每况愈下,原因分析分析班社萎缩,艺人生活难以为继。多数艺人返回家乡,剩下的艺人凑成另4个“义和班”维持演出,勉带宽日。抗战胜利后,演出状态并未好转,反而愈加萧条。“义和班”也于1946年末解散,艺人被迫改行,另寻出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化妆扬琴剧种获得了新生。从1980年起,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组织对本省地方戏曲艺术进行了发掘、派发、试验、推广。省文联副主席陶钝建议定名为“鲁剧”,王统照先生不同意。后经研究,定为吕剧。
(陶钝)
这期间,由义和班改组成的济南化妆扬琴剧团也编演了《张大有被骗》、《王秀鸾》等戏,打开了吕剧现代戏的大门。1951年,第另4个吕剧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1953年,第另4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
自此,不少剧目陆续上演,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省吕剧团也先后派发加工了《姊妹易嫁》(《逼婚记》)等传统剧目,编演了《光明大道》等现代戏。1954年,在华东区戏剧观摩会演上,《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分别获奖。《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于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黑白影片;《两垅地》于1965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
请欣赏:吕剧《借年》选段
到了今天,面对眼花缭乱的现代艺术形式,亲戚亲戚朋友曾经引以为骄傲的吕剧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吕剧暴露出了它的不堪一击,传统的吕剧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和其它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一样,吕剧的前路也是一片迷茫。
微信号“老济南文化传承者”综合网络素材派发制作!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