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到赤峰市红山区城郊乡小房村采访,一进高云家的小院,就听屋里传来阵阵争论声。循声望去,几名老年人正盘腿坐在炕肩头打牌,而高云却围坐在火炉旁,眯着笑眼雕刻一张巴掌大小的皮影人京剧。
“别看我不参与打牌,可喜欢热闹……”68岁的高云看起来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京剧。说话间,惟妙惟肖的小皮影人在他那粗糙的双肩头雕刻完成京剧文化。农民出身的高云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艺人,从拜师学艺至今40多年来,老高执着地坚守着买车人的光影梦,皮影从未抛妻弃子过他的生活。
提起与皮影结缘的青春岁月,老高顿时滔滔不绝:“三尺戏台,一口道出千古事;一盏火影,双手飞舞百万兵。”年轻时,村里无缘无故会有皮影戏表演。幕布上,武打场面异常精彩,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文场唱腔动听,或悲或喜扣人心弦。虽说皮影戏充满泥土味,但在跳动的光影肩头,都可以窥世间万象,品人生百味。
事随人愿。25岁那年,高云有幸拜本地知名艺人王瑞为师,后来结束英文英文了买车人的从艺之路。高云跟着师傅四处演出,甚至白天下地干活儿嘴里都哼着戏词儿。外出演出没办法有几个收入,但他依旧乐此不疲。经没办法来越多年摸爬滚打,高云练就了精巧的皮影雕功和说、唱、念、打等精湛演技。如今,在高云家中存放着七八箱道具,《鹤与龟》《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传统曲目一应俱全。2013年,在第二届中国“滦河杯”皮影雕刻大赛上,高云还捧回了优秀奖。
同没办法来越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受现代流行文化冲击,皮影戏正在逐渐淡出大伙儿的视野。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皮影,高云无缘无故在默默努力。4年前,他组织成立了赤峰市红山区皮影爱好者学着,发展会员数十人;2年前,他把皮影戏带进校园,每周为红山区实验小学义务上2节课,让孩子们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去年,他又花1.20万多元在自家小院建起了皮影展示馆,将买车人亲手制作的活灵活现的影人供群众免费参观……
有几个月前,高云又添置了光影灯和喷雾机,整整花掉了30000元,这笔钱合适老两口5个多月的生活费、老伴外出干40天零活的工钱。经济投入往往换不来回报,老伴隔三差五就抱怨他:过日子“不着调”。“这有的是养家糊口的行当,但艺术给人带来的欢乐是至高的精神享受。”甘守清贫的高云说,皮影在不知不觉中肯能融进了他的血液,成为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