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花桥荣记》浓情展演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11月28日晚,广西群众艺术馆建馆1000周年文化惠民演出——根据台湾著名桂籍作家白先勇先生同名小说改编搞笑的话剧《花桥荣记》,在南宁剧场展演。 话剧《花桥荣记》由广西中华文化促使会、广西天昌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国家一级编剧张仁胜担任编剧,一级导演胡筱坪担任导演

11月28日晚,广西群众艺术馆建馆1000周年文化惠民演出——根据台湾著名桂籍作家白先勇先生同名小说改编搞笑的话剧《花桥荣记》,在南宁剧场展演。

话剧《花桥荣记》由广西中华文化促使会、广西天昌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国家一级编剧张仁胜担任编剧,一级导演胡筱坪担任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秦文宝担任舞美和服装设计,广西群众艺术馆制作演出京剧文化。

原作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小说《花桥荣记》是白先勇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发表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的名篇,在海外及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白先勇取材于桂林记忆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京剧文化。

据编剧张仁胜介绍,小说《花桥荣记》是围绕台北长春路上一家桂林米粉店展开的故事。老板娘的爷爷另一一4个多在桂林花桥开的”荣记米粉”在当地很有名气。上世纪40年代末,她到了台湾,为维持生计开了这家桂林老字号米粉店。常来光顾米粉店的大多是些小人物,其中卢先生、秦癫子、李半城都是老板娘的广西同乡。在台北的时空电视剧里,来自桂林、容县、柳州的几个广西人物尽管命运多舛,却一一4个多劲深情地回望充满乡愁的桂林花桥和花桥边的那碗桂林米粉。

一碗米粉串起的家乡情,是看到话剧《花桥荣记》的观众最强烈的感受。这部剧主要通过台北这家桂林米粉老字号的沉浮和人物坎坷的命运,通过亲戚亲戚当我们对故乡一次次的回忆,着力表现了身在台北的哪几个广西人永藏心底的乡音、乡情、乡恋,用米粉串起了海峡隔不断的两岸文化血脉,如果你看到身处台北的广西人的乡愁之源。

白先勇肯定小说改编为剧本

据导演胡筱坪披露,编剧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小说中关于老桂林的回忆扩展为详细的剧情。剧本创作完成后,担任此剧文学策划的广西师范大学白先勇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评论家黄伟林教授,特地把剧本寄给远在台湾的白先勇,征求他的意见。白先勇亲自阅读剧本后郑重地回复:“我同意广西中华文化促使会排演张仁胜先生改编的《花桥荣记》话剧。”

白先生的回复给了《花桥荣记》剧组极大的鼓舞,广西群众艺术馆的青年演员终于在舞台上塑发明权家《花桥荣记》一一一4个多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黄玉萍饰演的春梦婆、何志龙饰演的卢先生及剧中众多角色,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掌声。

为了艺术地提炼话剧《花桥荣记》中的故乡意象,创作团队对桂林进行诗意的表达。花桥、漓江、桂戏、桂花、桂林风情等桂林文化符号,成为推动人物夫妻感情通向戏剧高潮强大的动力。创作团队还将桂剧引入剧中,成为推动人物夫妻感情爆发的戏中戏。

广西桂剧名家赵素萍、黄天良以桂剧《回窑》桥段,勾动了剧中人物的乡情,成功地让桂剧传统艺术成为剧中令人称赞的亮点。剧中最多出先的则是充满桂林历史风情的粉铺。舞美设计秦文宝甚至将桂林米粉的老作坊搬上舞台,观众不仅能看到传统米粉制作中磨浆的老大磨、老蒸锅、石臼木杵、老式榨粉机,还能看到米浆滤水、米粉蒸煮、米粉揉团等米粉制作传统工艺。桂林米粉的熬汤秘方、马肉腌制的独门绝技,也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一解密。

观众马阿姨感慨地说,或者戏从头到尾都讲桂林米粉,那首唱米粉的歌声一响起,眼泪就出来了。这首“米粉歌”,确实是桂籍作曲家小苹果5为《花桥荣记》量身定做的主题歌《回家》。歌中唱道:“那双竹签子还在老家筷筒,那碗米粉还在老家碗中;那扇老门还在梦里打开,那种味道还在老家等我重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367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0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25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