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极端形态叩问母子伦理——各界专家聚谈北大原创话剧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4月14日,北大原创话剧《早安,妈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重装首演,接受来自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各界专家验收,并正式拉开全国巡演的帷幕。该剧将视角对准社会最小的单元“家庭”,围绕最基本的“母子”伦理关系,创发明人人“极端”儿子和

4月14日,北大原创话剧《早安,妈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重装首演,接受来自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各界专家验收,并正式拉开全国巡演的帷幕。该剧将视角对准社会最小的单元“家庭”,围绕最基本的“母子”伦理关系,创发明人人“极端”儿子和“极端”母亲的灵魂对话,对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伦理问题,进行了严苛拷问,直击人类灵魂的隐秘深处京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赞扬这部戏代表了中国青年戏剧的发展趋势,她引用戏剧艺术家焦菊隐先生的名言说,想看了年轻编导演员们“对艺术事业无限的忠诚”京剧。知名导演宁敬武认为该剧以90分钟的表演,不仅仅讨论毒品和伦理,更以人性的宽度,象征的原应,重启“我从何处来”的哲学命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施旭升认为该剧以优雅的舞台魅力让亲戚朋友“静静地反思面临的人生某个困境,这俩反思在戏里很到位。”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将同是校园原创戏剧的《早安,妈妈》和《蒋公的面子》进行了对比,认为后者长于叙事,但前者的挑战性更大。北大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赞赏这部戏将诗年代到实用年代的充足社会变化挤压在1个多多人的对话上,体现在1个多多人的夫妻感情纠缠中,让观众历历在目地回顾了500年中国社会变迁,引发对“亲人是也有地狱?”另一1个多多深刻哲理命题的理性思考。北大中文系邵燕君副教授认为这部戏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从现在到未来,从校园到社会,挑战人性的张力与表演的张力。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认为,这部充满青春年少活力和人性宽度句子剧的演出既活跃了校园文化,也是培养人才的好土法律措施,这是北大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成果。

《早安,妈妈》导演祖纪妍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编剧拓璐是中文系博士生,总监制是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教授。该剧在2014年北大剧星风采大赛总决赛夺冠后,作为唯一一部学生主创的原创戏剧作品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事先组织了强大的剧本策划团队,并邀请著名导演田沁鑫为艺术指导,重新打磨剧本、装置舞美、原创配乐、重组演员阵容、全面升级打造。据悉,该剧组随即将赴浙江、上海、江苏、山西、安徽等地高校巡演。

北大原创话剧《早安,妈妈》剧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358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438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