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消失了近20年的书茶馆又回来了。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派评书唯一传人连丽如创办的京城第一家各人书馆“月明楼”上周在什刹海银锭桥畔的鸦儿胡同开张,除周一休息外,连丽如每晚7:45至9:15准时在那儿表演评书京剧艺术。这事近日引起新老评书听众的热切关注京剧。昨晚,记者按址寻去,美美地当了一回听客京剧文化。
“楼”里塞满人
真是占据时尚热闹、酒吧林立的什刹海,鸦儿胡同里却安安静静的,暗暗的树影、灰灰的墙透着老北京的纯朴和本色。走进胡同不远,便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上有“月明楼”3字,长长的红灯笼在阳春四月暖暖的夜风里晃呀晃。门前搁着大牌子,写明当晚说的书是连家看家戏——《东汉演义》,每位听众入场费10元。
“月明楼”是座“三位一体”的楼:酒楼、茶楼和以评书为主的曲艺楼。连丽如的书馆设在一楼大门边上,面积不大,布置得简单清雅。坐下喝茶要另付钱,最便宜的1元,贵的却说过十几元。时间刚到7:60,书馆里却说坐了八九成听众,有大爷大妈,可更多的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7:45开场后,还陆续许多人进场。最后,可容纳三四十人的书馆足足塞了五十多人。
表演“揪”耳朵
年过六旬的连丽如,腰板挺直,眼神透亮,句子铿锵,一下子就“揪”住了听众的耳朵。昨晚说的是岑彭、马武对花刀,马武大闹武科场的一节故事,连丽如深得其父评书大师连阔如真传,借鉴京剧中唱、念、做、打的手法把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文生、武将姿态各异,传神的形象如在面前。去掉适当的方言以及马跑、马嘶等精彩口技,绘声绘色,跌宕起伏,令听众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待听得一句“下回分解”,方才恍悟有两个半小时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好几位听众离座时恋恋不舍地跟连丽如打招呼:“您好好休息,明天再见。”
一心开书馆
据介绍,去年连丽如在朝阳区文化馆开设书场,但因非典而停止。去年10月,经过艰难的选址和融资,连丽如终于和几位亲戚亲戚朋友租下这小楼,忙了两天时间将其改造成如今的“月明楼”。连丽如表示,评书可以走进街头巷尾的百姓生活才有价值。在她父亲那个年代,北京有60多个书茶馆。她17岁登台,但自从18年前天桥书茶社没有以前,就再也没在真正的茶馆说过书了。现场说书和广播电视里的却说不一样,满堂精气神儿。培养年轻听众不容易,却说她有信心“你有两个有两个来,我有两个有两个地把你爱不爱我住”。她说,从北京没有书馆的那天起她就想开书馆,至今却说有18年了。
北京西城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什刹海是北京2有两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老北京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块区域。该地区休闲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多充分体现老北京风味、传播民族文化的场所突然冒出,希望“月明楼”起到龙头示范的作用。(记者
李菁)
(摘自 《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