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松:大美昆曲成就大美人生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8月28日,《人民日报》公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1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昆山市作家杨守松继《昆曲之路》获得江苏省“1个一”工程奖这个,《大美昆曲》又入选全国最高文化奖项:中宣部“1个一”工程奖京剧。这是昆山市文化领域的重要突破京剧。 在公示期很久结束之时,本

8月28日,《人民日报》公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1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昆山市作家杨守松继《昆曲之路》获得江苏省“1个一”工程奖这个,《大美昆曲》又入选全国最高文化奖项:中宣部“1个一”工程奖京剧。这是昆山市文化领域的重要突破京剧。

在公示期很久结束之时,本报记者对杨守松进行了专访,与读者共同走近他的湖边生活,走进他的昆曲世界,感受他在昆曲中成就的大美人生。

问:杨老师,首先恭喜您的《大美昆曲》获得中宣部“1个一”工程奖!对于这次获奖,您有何感想?

杨:合适没激动吧。有亲戚这个及说意味我早就“沦落”,对获奖很糙“麻木”。真是,“功名”二字是文学的累赘。我写昆曲没法任何名利之累,有没法奖,什么奖,以及世间冷暖,都无妨,我只顾走我的“昆曲之路”。

问:作为一位作家,写经济的《昆山之路》,与《歌德巴赫猜想》等共同入选改革开放200年200篇优秀报告文学;写文化的《大美昆曲》又获得全国政府最高文化奖。这是一位作家的四种生活“极致”。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四种生活何如的追求?是都不有着四种生活特殊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昆山这座昆曲发源地的城市来说,有无都不着特殊的意味?

杨:不敢说“使命”,仅仅是此人给此人找的“麻烦”。为何会去写昆曲的,现在想想还亲戚这个及说很糙说不清楚,好像鬼使神差,就没法闭着眼睛往顶端撞,往顶端走。

写经济和写文化,都都不绝对的,经济带有文化,文化带有经济。对我来说,在昆曲发源的昆山生活了几十年,从“昆山之路”走到“昆曲之路”,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是顺理成章的“变化”。

昆山不仅经济领先,昆山的文化也是“领先”的,合适在某这个上,是全国最高水准,这个获奖都不了另外的意义。

不过要说的是,题材变化了,做人和追求是一贯的,没法变,这个意味变。

问:2009年,《昆曲之路》出版,记得当时您这个说过,总应该“关注”一下此人了,意味身体需用调整,需用休息。这个实际上,您并没法休息,反而在昆曲的世界里“越陷太粗”。亲戚这个及好奇的是,昆曲在您的生活里意味居于了何如的位置?您的日常生活中什么和昆曲息息相关?昆曲为何会会让您没法“痴情”?

杨:是的,想过好好休息。家人和亲戚这个及都没法说,这个难,进去了就出不来,没法“随缘”,往前走,意味了解太满,真是此人越浅;越是浅,就越是要往顶端走。是这个的四种生活“恶性”循环,这个就“出不来”了,没法让昆曲牵住我的鼻子,没法跟着她走,走多远算多远。

问:《昆曲之路》获得江苏省“1个一”工程奖这个,为何会会又要写《大美昆曲》?两者在内容挑选、表达土土办法、语言风格上有何如的不同?

杨:前者比较下意识地追求形式上的美,用章回体来布局,以昆曲的曲牌作为标题,这个四种生活心态的表现。

写《大美昆曲》,很久结束也想延续这个的思路,这个很难,很糙作茧自缚的预感,这个赶紧取消了“章回体”,这个用曲牌来做标题,这个写起来自由得多也自信得多。

采访的广度和淬硬层决定了文章的广度和淬硬层,掌握了上百万字的素材后,心态也趋于平稳和冷峻,把握和架构也就比较通透和严谨了,不过都不遗憾,第三部分很糙会集中。

  问:为何会会说昆曲是“大美”的?为何会会昆曲是中国梦的1个多多符号、1个多多图腾?在您的作品中,亲戚这个及常常会感受到四种生活很“低”的姿态,有对先贤高士的景行仰止,都不对民间“草根”的不吝赞美,这与您对昆曲的“大美”定位有关吗?

杨:昆曲是中国文化的极致,极致的“大美”。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文化,而昆曲是文化的极致,自是1个多多图腾,书带有写。对文化要有敬畏之心,若没法了敬畏之心,没法了起码的道德和良知,没法是“捣糨糊”。我对文化比如昆曲,这个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昆曲需用政府和民间、昆曲人和昆曲爱好者比如粉丝们的两条线1个多多方面的传承和推广,村里人对“草根”不屑一顾,我不,所有为昆曲尽心尽力的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我都感谢亲戚这个及。

问:写《昆曲之路》遭遇车祸,差点把命都送了,写《大美昆曲》,又有十几个要我感动、令人难忘的事情?

杨:一言难尽。首先,有得必有失。写昆曲,这个这个就没法写。中国作家协会何建明副主席打电话要我写“中华一百位名人”,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我写民工,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要我写京剧演员黄某某,江苏凤凰出版社集团约我写昆山沪士电子的陈惠芬,苏州宣传部要我写苏州好人……所有什么,我都没法婉谢。

写昆曲,可不还都可以说是义无反顾。比如去年为1个多多问題“搁浅”,这个可不还都可以绕过去意味这个再补充,这个不行,不弄清楚就过不去,1个多多字都写不下去!于是联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田青,约定了时间就买机票,飞到北京和他谈了1个多多小时,这个就打道回府——不会定稿时,那次的访谈内容根本就没用上!

就没法折腾,此人折腾此人。去年在台湾采访1个多多学者,怕迟到,早早赶路,结果提前1个多多小时到了,意味尊重,没法提前敲门,这个正在下大雨,只好在屋檐下在榕树下躲雨(也淋雨)1个多多小时。这这个,心里是辛酸的,他他不知道我没法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还给女儿发了微信:“台风暴雨漫天飞,牵挂人儿知是谁”,内容很含糊,她并他不知道我当时心里的甘甜。

问:在您的心中,目前昆曲保护和传承是四种生活什么样的现状?您忠实地保留了各方对于昆曲保护的观点,这个对于传承和创新,您的理解是都不并行不悖?

杨:总的感觉,“创新”多了,传承少了。传承和创新,传承依然是首要的!这是我非常明确的观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难。昆曲人此人也清楚,有这个很无奈,这个不展开。

创新需用,这个首很难我要懂。现在不少所谓“创新”我不认同,但这个反对,意味合适多了这个及知道昆曲。台湾学者王安祈有个观点,她说昆曲可不还都可以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

关于传承和创新的争论,过去现在都不,今后都不继续。有的观点比较激烈,偏激,但我尊重亲戚这个及。我是兼容意味是宽容的,这个在《大美昆曲》里,两者都不写。

问:实际上您都不1个多多人在采访昆曲、研究昆曲,在您的付进,这个及被带动起来。亲戚这个及为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杨:也都不我1个多多人在“带动”,政府和这个亲戚这个及都不做。比如台湾的曲友,就自费为蔡正仁老师做DVD,经费欠缺无以为继的这个,我给了力所能及的“资助”,这个DVD十一月在台湾首发。

《昆山日报》的“昆曲”版是全国唯一的昆曲专版,以昆曲为主的杂志《玉山草堂》的文化品牌意味确立。企业家沈岗出资排演了《我的“浣纱记”》,资助学者顾聆森出版了《李玉与昆曲苏州派》……巴城镇党委和政府,为昆曲做了不少实际的工作,“昆曲老街”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包括王强的水磨会所、俞玖林工作室等等,都不做。醐途楼依兰教唱昆曲付出了絮状的心血,电大、党校、周市小学、巴城和正仪社区、古建公司,甚至美国的曲友回国,也从上海专程赶来学唱。相信今都不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问:亲戚这个及注意到您身上的三重文化属性:作家、昆曲研究者、“昆虫”。而这三者之间,有这个会有冲突,比如作家的反思、研究者的客观和“昆虫”的痴迷,往往不可得兼,没法您在写作跟生活中是何如调整此人的什么属性的?

杨:再次声明,对昆曲,要我有研究,不敢叫“研究”,至多是1个多多“昆虫”罢了。与昆曲有关的人和事,我知道得比较多,仅此而已。

其真是亲戚这个及关注我写昆曲这个,就做了三件事,一是寻求赞助(很难),出版了王芳的也是苏州昆曲界的第一张光盘;二是在当时正仪镇党委书记的支持下,请陈兆弘先生撰写了《昆曲探源》,第一次提出了“昆曲源头”这个学术专题;第三,退休这个,费了更多周折,最后跑到苏州找财政局长严文奎,要了30万元,作为专项拨款到昆山文广新局,为昆山老艺术家高慰伯出版了传记。

我说,这个过程对我写昆曲这个四种生活“积累”吧。

所谓“三重文化属性”,还原了是1个多多:作家。作家不一定没法写昆曲,比如退休前,我没法写过昆曲,但也为昆曲做了点事。至于“作家”四种生活,真是是可不还都可以不受制约的,题材和体裁都没法禁忌,区别仅仅在于:写什么,为何会写。我的想法这个,把昆曲的前世今生和昆曲人的艰辛以及亲戚这个及何如创造昆曲大美的故事,尽意味写好。

问:现在看来,《大美昆曲》也都不您的终点,这个及都想知道,在“昆曲之路”上,您都不给亲戚这个及带来何如的期待?

杨:开头说了,无论潮起潮落,世间冷暖,我走我的“昆曲之路”。

需用很糙说的是,在写昆曲的过程中,得到家人、领导和亲戚这个.我.我.我.我以各种土土办法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亲戚这个及……

刚从郴州(湘昆)回来。6年前去过,很仓促,这回收获就比较多,尽管依然艰苦。大陆七个昆曲院团都不重走,很糙是70岁以上的艺术家,是采访的重点。

2016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200周年,作为我的四种生活表示,这个出版《昆曲之路》上、中、下三本,合适130万字——去年初的一份报告写得很清楚,真是这个目标前年就挑选了。这个不自量力,意味工作量非常大。这个别无挑选。

这个好好休息,共同做这个与昆曲有关的小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206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2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0912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