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剧大师方一龙

 2023-12-25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方一龙(?―1987年),傣剧大师。自幼酷爱傣戏,且天资颖悟,15岁就开始登台演唱傣戏,后来又从事编剧、翻译、整理、移植傣戏等工作。他创作整理的傣剧剧本,在德宏傣族地区享有盛名,广大傣族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萨娜整”,意为“傣剧大师”。他经常到傣族村寨组织群众演傣剧

方一龙(?―1987年),傣剧大师。自幼酷爱傣戏,且天资颖悟,15岁就开始登台演唱傣戏,后来又从事编剧、翻译、整理、移植傣戏等工作。

他创作整理的傣剧剧本,在德宏傣族地区享有盛名,广大傣族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萨娜整”,意为“傣剧大师”。他经常到傣族村寨组织群众演傣剧,为他们提供剧本。他既能导又能演,因此深受农村业余傣剧团的欢迎。他精通傣族的佛教经典,有深厚的傣族文学知识,对汉语的语言文字和京剧、滇剧的唱、做、念、打也有深刻的研究。他有较高的创作技能,一个剧本到他手中,仅几天时间就移植成傣文。他移植的剧本准确、传神,文字流畅,台词和唱词的对仗及比喻都很讲究,又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一些剧团的演员反映说:“方大师写的唱词,不仅语言美且好唱。”1954年以来,他先后移植了京剧、滇戏《闯王进京》、《十五贯》、《河伯娶妇》等。1958年,他新编了傣族历史剧《娥并与桑洛》、《帕慕鸾》、《岩佐弄》、《朗戛麦》、《海喊》等11个剧本。这些剧本“文革”前大部分都被州傣剧团搬上了舞台,其中《娥并与桑洛》特别受欢迎,它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傣剧中堪称一颗灿烂的明珠。

10年浩劫期间,他受到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又重新走上了创作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创作热情更高,先后又创作改编了傣剧《朗巴喊》、《朗奴勇罕》、《叔哈借牙》、《佐曼娜》、《依托娜》、《喊坐大纳》等,其中《朗奴勇罕》曾被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他还将花灯剧《七妹与蛇郎》移植成傣戏,此戏在演出时深受傣族观众欢迎。由于他身心过于劳累,于1987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1348.html

标签:傣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066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