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的四腔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由于弋阳腔具有“错用乡语”和“本无宫调”的特点,所以每到一地,便都能随乡入俗。在其发展后期出现了两个重要特征:一、在剧目上,改调歌之,搬演昆腔剧目,并变原来连台戏为单本戏。二、在声腔方面,则不断地与各地民歌小调相结合,从而繁衍出了许多新的支派。据明人汤显祖

由于弋阳腔具有“错用乡语”和“本无宫调”的特点,所以每到一地,便都能随乡入俗。

在其发展后期出现了两个重要特征:

一、在剧目上,改调歌之,搬演昆腔剧目,并变原来连台戏为单本戏。

二、在声腔方面,则不断地与各地民歌小调相结合,从而繁衍出了许多新的支派。

据明人汤显祖、顾起元、王骥德等的记载,明代由弋阳腔派生的声腔有青阳腔、太平腔、徽州腔、四平腔等。其中名声最大的则是安徽的青阳腔,于万历年间(1573-1620),达到了高潮,并以“南北时调”而著称于时。入清后,弋阳腔通称为“高腔”。清李调元《雨村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各地则又有就京谓之'京腔',奥俗谓之'高腔'楚蜀之间谓之'清戏'。”在江西,早期的弋阳腔班社在上饶、南昌、吉安等地建立了三大活动中心,北至九江,南达赣州,中到抚河。后因青阳腔入赣,致使江西本地的弋阳腔默默无闻,乃至汤显祖有“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之说(《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 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1223.html

上一篇:旧社会的赣剧
下一篇:赣剧与襄阳腔
标签:赣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7秒, 内存占用329.21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