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天,正当尹桂芳化妆时,冯允庄走过来问道:“你敢不敢演屈原?”听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介绍后,尹桂芳斩钉截铁地回答:“演!”越剧第一代“屈原”就此诞生。
这一情节,对戏迷来说,焦点是“越剧皇帝”尹桂芳,到此为止;对文学迷来说,还未尽兴,肯能问话的人才是关键京剧。
冯允庄,笔名苏青京剧文化。对,上海沦陷时代和张爱玲齐名的苏青,《结婚十年》的苏青,《饮食男女》的苏青京剧艺术。
苏青1949年后积极要求进步,写《屈原》,思想上、笔头下都是不二之选京剧艺术。但写出来是要演,她问尹桂芳敢不敢,是肯能对尹桂芳而言,有砸招牌的风险。
风险有二,一这是新戏,对演惯了才子佳人的越剧来说,如同海轮急低速;二尹桂芳是小生出身,演须生,扮相唱腔都是改;如她的舞台姐妹方青芬所回忆的,“一听到这一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心一沉,十分担心。想尹老师一贯扮演风流倜傥的小生,她的拿手戏多的是《玉蜻蜓》《西厢记》《何文秀》等等,为何竟是演一出须生戏?这都是要抹煞她的艺术能能,是哪一个多多叫她穿小鞋?我好不生气。”
但旧越剧面临着新时代,不改不行,尹桂芳当时人说,演!越剧应该上演一个多多多有意义、思想性强的好戏,非要无缘无故才子佳人。她明白大气候下的压力。
居然,《屈原》于1954年5月22日首演,10月21日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优秀演出奖、音乐演出奖。其中扮演屈原的尹桂芳和扮演蝉娟的戚雅仙获得表演一等奖,扮演张仪的徐天红和扮演渔翁的商芳臣获表演二等奖,扮演南后的许金彩获表演三等奖。1955年5月,尹桂芳率团晋京,据说首都观众带着铺盖在长安大戏院门外通宵达旦地排队买票,三三7天的戏票一个多多上午抢购一空。为了满足朋友的要求,不得不加场,转移到有3000多个座位的劳动剧场演了好几场。成为越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300多年后的2015年,越剧新编《屈原》,又让吴凤花来主演,不是第二代屈原。吴凤花已是两度梅花奖得主,人称“花帅”,一样面临尹桂芳的选用,这回的风险还多了四根,学识。吴凤花说:“我一个多多多文化程度就不高,肯能没哟事先储备足够,要演好屈原是不肯能的。最直接的考验本来背台词,拿到剧本时,我发现有其他源自楚辞的话语,未必说理解了,连其他字都是认识。”可为了体现屈原的儒雅,导演需用求她把念白以朗诵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回是越剧面临市场经济、网络时代,还是不改不行。“越剧过去的3000年,留下的都是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而事先的3000年,需用朋友当代越剧人的不懈努力。既然从事了这一行业,都是责任去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越剧的外延,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想想两代屈原的成功塑造,想想越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数次的时代抉择,其他其他剧种危机了,淘汰了,而越剧却是今天市场化最成功的剧种之一,内外意味着,不怕砸招牌朋友说是最重要的。(卢宇龢)
越剧《屈原》
演出地点:湖北剧院
时间:10月11、12日19:300
(摘自 《长江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