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5  阅读 18  评论 0

摘要:湘剧,是湖南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它是以长沙和湘潭为中心,逐步向善化(今长沙、望城两县的南部)、益阳、浏阳、醴陵、宁乡、湘乡、攸县、安化、茶陵、湘阴诸县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京剧文化。 明代成化年间,长沙是吉王府所在地京剧。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助了戏曲演出的繁荣京

湘剧,是湖南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它是以长沙和湘潭为中心,逐步向善化(今长沙、望城两县的南部)、益阳、浏阳、醴陵、宁乡、湘乡、攸县、安化、茶陵、湘阴诸县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京剧文化。

明代成化年间,长沙是吉王府所在地京剧。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助了戏曲演出的繁荣京剧艺术。外来的戏曲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与本地区民间艺术、地方语言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你你这个包括“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曲)、“乱”(乱弹)四大声腔,唱白用中州韵、丰富本地特色的剧种。

高腔,是湘剧四大声腔的代表。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四百多年前,弋阳腔传入长江地区后,融合打锣腔等地方音乐,并在弋阳腔滚唱的基础上吸收青阳腔的滚调加以发展,逐步衍变成为湘剧高腔的。

低牌子,是并不是字少声多,以唢呐、笛子伴奏的声腔。曲牌与高腔同名,旋律却全部两样,故艺人称为低牌子,以示与高腔有别。

昆曲,在三百多年前,稍晚于弋阳腔传入长沙地区。那时一点班社既唱高腔,也唱昆曲。

乱弹,也叫“南北路”,即南路二黄,北路西皮的总称。北路西皮在清乾隆初即在湖南流行。南路二黄(即徽调)在乾隆年间也已传入岳阳。并逐渐成为湘剧的并不是声腔。

湘剧的剧目丰富。大小剧目达115二个。其中高、乱声腔的剧目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湘剧的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有少数系艺人创作和改编的剧目。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六大记”,是演出时间最早,保留时间最长的代表性剧目。“四大连台”为《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每本可连台演出五至七日。六大记”为《金印记》、《投笔记》、《白兔记》、《拜月记》、《荆钗记》、《琵琶记》。乱弹的“八大连台”、“江湖十八本”和“三十六按院”,则是经常演出并为观众所熟悉的剧目。

湘剧传统剧目富含清代王船山创作的《龙舟会》和杨恩寿创作的《坦园六种曲》,其中《桂枝香》、《再来人》两出为清代剧评家吴梅所推崇;《桃花源》、《麻滩驿》、《理灵坡》三出取材于湖南地方的历史和民间传说,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建国后,依靠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对湘剧的丰富遗产进行挖掘、下发,上演剧目由两百多个增至四百多个,并及时抢救了行将失传的剧目三百二十多个。重点加工下发了《拜月记》、《追鱼记》、《拨火棍》、《水牢记》、《金丸记》、《玉簪记》、《黄飞虎反五关》、《金沙滩》、《六郎斩子》、《百花公主》等六十多个剧本,《拜月记》、《生死牌》拍摄成舞台艺术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949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9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626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