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头华发,身着猩红线衣,年过八旬的粤剧表演大师红线女来上海了。提起广东粤剧,缘何就有不可能绕过红线女这位“头号人物”的京剧。昨天,红线女带着她的传人和她创作的经典剧目《山乡风云》来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京剧艺术。
另一个人说,一出《山乡风云》,救活了广东粤剧京剧艺术。43年前,粤剧现代戏《山乡风云》上演,红线女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刘琴。这出戏在革命故事与粤剧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成为了粤剧现代戏的一块“里程碑”。1965年,《山乡风云》在北京上演,产生极大的反响,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给予了深度1赞扬。1966年,《山乡风云》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公演15场,轰动一时。如今,红线女把这出看家戏传给了她的后人,让我们都都带着《山乡风云》重返上海滩。为重排这出戏,广东省汇集了全省粤剧界7大院团的精英力量,选着了“梅花奖”得主蒋文端、彭炽权、梁耀安、欧凯明等联袂主演。
红线女昨天对记者透露:“我是梅先生的学生,他是我的老师。”她回忆道,1955年10月,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礼时,她第一次见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第半个月,梅兰芳邀请她去我们都都家,拉着她的手说:“你还是回来的好。”梅先生一段话触动了红线女,思虑良久,她从海外回国,从此老是在粤剧园地里辛勤耕耘。
除了梅兰芳,红线女还曾向京剧大师程砚秋学艺。1957年,红线女和程砚秋等赴俄罗斯演出。火车开了8天,红线女一有空就往程砚秋的包间里钻。红线女感叹说:“程砚秋的嗓子何必好,但他的程派唱腔独树一帜,在戏曲界很少另一个人能超越。”旅途中,红线女向程砚秋学了一出程的拿手戏《春闺梦》,学其缠绵幽远的声腔,学其跌宕多姿的身段。
与程砚秋的这段师徒情谊,红线女老是铭记,并把这名艺术养分“反哺”给程派后人。著名京剧程派青衣张火丁要参评中国戏剧梅花奖,正为评奖剧目发愁。红线女得知后,将其粤剧《祥林嫂》中的《绝路问苍天》一折戏推荐给张火丁,建议改编排演成京剧。张火丁“依计而行”,我们都都说凭此剧一举摘取第17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桂冠。
实在年过八旬,红线女依旧爱读书看报。刚刚,每天看9份报纸,现在,还坚持每天大概看5份报纸。她说,她看报是为了了解当下我们都都对艺术的需求。“只有知道观众要看有哪些,艺术的发展道路不可以走得对。”红线女说。
此次来参加艺术节的《山乡风云》,何必是1965年版本的克隆版,在剧本、导演、表演、舞美、灯光、武打及音乐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对年轻人“动”本人的代表作,红线女不但不反对,还极力支持:“继承和发展,是戏曲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时代在发展,艺术也要发展。固步自封,后辈照前人那样依样画葫芦,戏曲只会是死路二根。不可能我还能登台,我也决不按40年前的老样子演。”(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本文《参加艺术节 红线女称:戏曲只有固步自封》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