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悠扬的粤韵,记者昨日在南海桂平路找到了杨富源的家。杨伯沉迷粤剧半个世纪,退休后他和粤剧发烧友们自弹自唱,老有所乐京剧。“二胡刚刚成为了我的精神寄托,一拉起二胡,这个烦恼都沒有京剧文化。”为传承粤剧文化,他还乐于教唱粤剧,成为都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京剧文化。
业余身份专业水平
杨伯刚刚70岁,戴黑框眼镜,拉二胡的刚刚略显严肃,他一说话就手舞足蹈声音洪亮。刚刚父亲喜欢吹笛子,受其熏陶,杨富源自小喜欢音乐。在11岁的刚刚,他省吃俭用买了把二胡整天琢磨,慢慢地就拉得有声有色,参加小学音乐考试还得过第一名。刚刚他到原佛山制钉厂上班,遇上了当时转业回来的乐师黄鲁深。经过五年的虚心求学。1962年,杨伯跟随黄鲁深“出山”,加入了佛山市曲艺团,不久就崭露头角,成为了市里最年轻的头架师傅。
改革开放后,市总工会牵头组建“工人粤剧团”,杨伯受聘音乐总监。曲艺团的邓团长说起杨伯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杨伯这麼获得过粤剧的专业奖项,刚刚“在佛山粤剧圈子里,一说起杨富源,这麼人告诉我。”作为佛山四大头架之一的杨伯已成为业界中的一颗星,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
粤曲传承道路有多长?
如今,杨伯退休已10年,他反而比工作时更忙了。为了推广粤剧文化,他定期到兆祥公园、中山公园教唱粤剧,星期一和星期四下午是他和老友在南海桂平路的家里开场唱剧的日子。在这个粤剧迷的大本营里,除了街坊上门拜师学艺外,连远在张槎莲塘的发烧友也会开一两个小时车赶来学习。
潘婆婆刚刚72岁,退休后迷上了粤剧。听说杨伯开班授课就慕名前来拜师,“经师傅指点,慢慢就领会到了剧目的意思,渐渐地就进入意境了。”她说,每次唱粤剧都让她心情舒畅,身体也硬朗多了。家里的孩子都打趣问她快乐养生的秘方呢。
佛山被称为粤剧的故乡,原先现在对粤剧感兴趣的大多是老年人,杨伯称粤剧的发烧友们都是“遗老遗少”。其实,大伙乐在其中,但更多是三种自娱自乐。刚刚,粤剧这个底蕴深厚的独特文化究竟还能走多远?杨伯这麼回答,他静静地拉起了二胡。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