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昆曲英译中的“舍”与“得”——以《桃花扇》许渊冲译本为例(上)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发布时间:2018-07-30 来源:中国粤剧网 作者:徐营营 点击: 关键词:李香君桃花扇水仙花 编者按:昆曲与粤剧虽分属不同地方剧种,但其剧本的英译问題却有众多异曲同工之处。要使戏曲艺术走出国门,怎么翻译是首不难处里的问題,但目前传统戏曲剧本的翻译问題却很少得到学术

发布时间:

2018-07-30

来源:

中国粤剧网

作者:

徐营营

点击:

关键词:

李香君桃花扇水仙花

编者按:昆曲与粤剧虽分属不同地方剧种,但其剧本的英译问題却有众多异曲同工之处。要使戏曲艺术走出国门,怎么翻译是首不难处里的问題,但目前传统戏曲剧本的翻译问題却很少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戏曲从业人员又大多过高专业知识,让你是什么领域呈现出较为空白的情况汇报京剧。编者在此摘选这篇论文,希望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关注传统文化领域,关注戏曲剧本的翻译问題,使中国地方剧种的舞台不再局限在.我.我.我熟悉的街头巷尾,可是还还都都可以走出国门,在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浪潮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京剧艺术。

摘要:本文拟探讨一个多问題:1)译者在昆曲英译过程中具体在哪些地方地方做出了挑选;2)哪些地方地方挑选与否使源作和译作实现了功能对等京剧文化。通过英汉对比分析的土最好的办法,对许渊冲译本与源作进行考察。结论表明:尽管译本遵循“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原则,但其中很多偏离并未实现与源作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昆曲;源作;译作;功能对等

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源于江苏昆山一带。昆曲作为中国戏曲雅文化的代表,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301年中国昆曲获批首批人类口头与否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普遍性所处于文学性,这是同很多很多文体,如诗歌,散文,小说,雷同的。昆曲是文学性,音乐性与舞蹈性的混合体,其中的音乐与舞蹈成分是其特色。或者,从音乐的深度图或舞台表演的深度图来着手研究离米是昆曲的研究价值所在。对于昆曲的研究,最近十多年国内出版的专著颇丰,具代表性的有:郑雷的《昆曲》(305);王丽梅的《古韵悠扬水墨腔:昆曲艺术的流变》(306);周兵,蒋文博主编的《昆曲六百年》(308);刘静的《幽兰飘香:昆曲之美》(309);胡忌,刘致中的《昆剧发展史》(2012);杨守松的《昆曲大观 玉山曲话》(2017)。虽然研究昆曲的著作层出不穷,但有关昆曲的英译研究却不尽如人意,至今鲜有专著问世,所发表的论文(含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可是还还都都可以否过高20篇,且大多就有从昆曲的普遍性出发,挑选的源作与译本均为文学本,从各个深度图进行了分析研究,但过高对昆曲特殊性的关注。个别关注特殊性的文章,如朱玲的博士论文(昆剧翻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研究字幕翻译,但对译本的分析略显单薄。基于以上,本文作者挑选舞台本译本作为研究载体,深入分析探讨译者在《桃花扇》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挑选及与否实现了功能对等。





昆曲《桃花扇》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前圣经自学会长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于20世纪30年代所创。奈达以圣经的翻译为业界所熟知,其等效理论(即功能对等理论)影响深远,为众多年轻学者所研究和引用。代表作有《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等。关于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第八章中指出,

A dynamic-equivalence(or D-E) translation may be described as one concerning which a bilingual and bicultural person can justifiably say, “That is just the way we would say i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however, that is a D-E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another message which is more or les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ource. It is a translation, and as such must clearly reflect the meaning and intent of the source.

One way of defining a D-E translation is to describe it as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动态对等(或D-E,即功能对等)可描述为,一个多具有双语能力或生活在双文化环境中的人还还都都可以否理所当然地说,“.我.我.我也会什么什么都这样说的。”然而,动态对等翻译何必仅仅是译语与源语很多很多类似即可。翻译时要清晰地传达出源语的意义与目的。1

动态对等翻译的你是什么定义可描述为:“实现与源语信息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2

从奈达对功能对等的描述或定义还还都都可以否看出,功能对等更多的就有指源文与译文形式上的对等,可是指意义的对等,目的的对等。机会源语与译语同时实现了形式和意义,目的的对等,什么什么都这样这是最理想的翻译;机会形式对等与意义,目的的对等有所冲突,什么什么都这样只好舍弃形式,而优先挑选意义和目的对等。著名翻译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译者傅雷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什么都这样形似而在神似。”神似即传神达意,最贴近源文的对等,与奈达意义的对等异曲同工。然而奈达的功能对等似乎比“神似说” 意义更为广阔,多出了语言层面与目的方面的内容。“最自然”指的是语言层面,指译文应与源文保持同样的语言流畅,“目的的对等”指源作者愿意达到的你是什么文学效果或艺术效果,译者也应当尽量地实现你是什么效果。比如,源作者使用粗俗的语言来凸显某当事人物当事人素质低下的特点,译者也应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来表现你是什么及物当事人素质低下,而就有使用非常优雅的文字,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总而言之,奈达功能对等的侧重点在于意义的对等和目的的对等,很多还有交际功能的对等等。



红线女、罗家宝主演的粤剧《李香君》影像资料封面。该剧由莫汝城根据孔尚任《桃花扇》改编,讲述李香君与侯朝宗的故事,1962年由广东粤剧院首演。(本站资料图片)

二、对《桃花扇》的英汉对比分析



示例一

【临江仙】[小旦艳妆上]

短短春衫双卷袖,

调筝花里迷楼。

今朝全把绣帘钩,

不教金线柳,

遮断木兰舟。

妾身李贞丽,只因孩儿香君,年及破瓜,梳栊无人,日夜放心不下。幸亏杨龙友,替俺招了一位世家公子,可是前日饮酒的侯朝宗,家道才名,皆称第一。今乃上头吉日,大排筵席,广列笙歌,清客俱到,姊妹全来,好不费事。

译文:



(Enter Mother Lee in rich attire.)

Mother(Singing to the tune of Riverside Daffodils):

In short spring coat with uprolled sleeves,

I play on the lute, bewildered amid flowers and leaves.

I draw up curtain new

Lest its golden threads keep orchid boat out of view.

I am Mother Lee.My daughter Fragrant has come of age and I am worried day and night to find for her a life companion. Fortunately our friend Yang Longyou has introduced to us Master Hou Chaozong(Fangyu) of a noble family, ace of the young scholars, who came to the box party the other day. Today is an auspicious day for their wedding, a sumptuous feast is provided and happy music will be played by the band, honorable guests are invited and beautiful sisters have gathered here. How much labor for such a happy day!

“临江仙”为古诗词的词牌名或唐作坊曲牌名,意为“江边的水仙花”,在中国的花语是纯洁,吉祥,美好,其对应的译文Riverside Daffodils,是词对词的翻译,意为“江边的黄水仙”,在字面义上与原文并无多大出入,但水仙在西方的花语却是敬意。同样是水仙花,留给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意象迥然不同。机会译者采取直译的策略,什么什么都这样必然要舍弃原有的文化意象,取而代之的则是另外你是什么截然不同的文化意象。从功能对等的深度图来看,在意义方面首先是对等的,其次,机会就有给读者留下一定文化意象话语,什么什么都这样译者的处里也是可取的。“香君”是《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金陵八艳之一,在这里译者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处里为Fragrant,为形容词,意为“芬香的,馥郁的”,从名字的意思来看似乎是对等的,且遵循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中的“意美”,但考虑到目标读者是外国人,正如将“黛玉”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一样读来感到非常奇怪,不知所云,何必符合交际上的对等。笔者的建议为音译,另一个多一来不仅做到了功能对等,或者与下文中人名“杨龙友”和“侯朝宗”的翻译协调一致,机会它们对应的译文分别为 Yang Longyou和Hou Chaozong,同样是采取音译的策略,或者还还都都可以为外国人所接受。但美中过高的是,音译策略还还都都可以还还都都可以体现“芬香”的意思,舍弃了附加义(陈宏薇,309:57),即香君美的特点。“好不费事”对应的译文为How much labor for such a happy day!,在香君成亲的喜庆日子,“费事”并什么什么都这样消极、负面的感情话语色彩。而其译文labor却不同。从labor的词源来讲,labor源于拉丁语laborem,意为“重压下的蹒跚情况汇报(tottering under a burden)”,另据美国颇具权威的韦氏词典显示,labor指困难情况汇报或强迫性的体力或脑力消耗(expenditure of physical or mental effort especially when difficult or compulsory),柯林斯词典给出了“苦工(toil)”的意思。由此不难看出,labor绝就四个多中性词,可是具有一定的消极感情话语色彩。另一个多使得译文同样经常出先了负面的感情话语色彩,造成源文与译文在意义上的不对等,或者,笔者认为译文使用labor你是什么词欠妥,应该挑选busy等中性词。





昆曲《桃花扇》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释:1和2分别为其前面英文段落对应的译文,为本文作者所译。

本文作者为徐营营,贵州师范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737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47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3684秒, 内存占用1.67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