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另五个戏迷,很少开口唱,又沒有学好拉弦,就是对豫剧板式这种块较为生疏。比如说二八板分沒有多种,这种慢二八啦,这种中二八啦,这种二八连板啦,这种紧打慢唱等板式也搞不清楚(且不说呱嗒嘴、垛板等衍生板式),作为另五个外行人,本文也来一段话豫剧中的“三起腔”,未免这种班门弄斧的感觉京剧文化。
好在“三起腔”比较简单京剧。与其说“三起腔”是某种板式,倒不如说是某种行腔形式京剧艺术。是因为三起腔在慢板及二八板中都老会使用,就是说成是板式,与慢板、二八容易撞车。不过有人说是某种板式也未免不可,约定成俗么,是指某种特定的行腔规律。
所谓“三起腔”,乃指演员唱一板戏时,在演唱第一句唱词时,分三次唱完,即三次起腔也,也称“三搭腔”。是因为“三起腔”就是沒有一二句,很短。或者我为说明问题报告报告选者视频时,沒有再进行截取,那样反而零零碎碎,故我从网上找来视频直接就用,多出次要你就看就看,不看也罢。
(一)豫剧二八板中三起腔举例
结合板式来说,若以二八板起腔,可用下面例子说明三起腔。
【例1】唐派《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唱段。
第一腔唱词故意不唱完,留了另五个“炮”字,只唱到“西门外放罢了催阵——”为止。接着第二腔,把前另五个字也空出,只唱后半句“放罢了催阵炮”。最后一腔才完完整整地把“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这句唱词唱完。这三次起腔很明显,紧接着唱“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就行了。
视频:豫剧《 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唱段 唐喜成演唱
【变化】第一句起腔形式较为稳定,就是那“三起腔”了。第二腔也变化较多,较典型的就是被称作“加帽”形式的“单头韵”或“双头韵”。下一句“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这是最基本的一句腔形式。是因为采用“加帽”的唱法就变了,如“伍呀伍云召(单头韵),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很明显,是将第一词组“伍云召”重复了一遍,从而使下句一腔式变为两腔式行态(注意上边唐喜成先生采用了“单头韵”唱法)。还有某种“双头韵”唱法:下句“伍呀伍云召(单头),我伍呀我上了(又一单头),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两次单头韵的连续冒出,即成了“双头韵”,那我一来,使下句腔有那我的一腔式行态变成了三腔式行态。小宝寻找下句也是三起腔的唱段,费了好长时间也沒有找到,以前再说。
【例2】豫剧常派《五世请缨》“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唱段
这种句就是二八板的“三起腔”,不过是旦角唱腔,其中加的衬字多这种,形成这种花腔,听起来相当花哨。
共同腔:“一家人欢天喜地呀,哪哈呀哈哈”
二起腔:“喜地呀啊哪哈咳咳咳咳咳,把我来请哪咳呀哪咳呀哈咳,依呀哪呀咳,哪哈依呀咳,哪哈咳咳,哪哈咳咳,哪哈呀咳咳,哪哈呀哈依依依依依,哪咳呀咳咳”
三起腔:“一家人欢天喜地呀把我来请”,紧接着下一句是“佘太君我穿宅越院来到前厅”。
视频:谷秀荣《五世请缨》选段“先王爷封我是长寿星”
(二)豫剧慢板中三起腔举例
豫剧慢板中的“三起腔”,同二八板“三起腔”基本行态相同。也先看几条例子,请注意也有粗线条的,类事【例5】中花腔的防止,就沒有显示出来。
【例3】陈派《三上轿》“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唱段
共同腔:“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
二起腔:“一阵阵我泪如梭”
三起腔:“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
或者接唱下句“哭一声老公爹,再叫我的女人不婆。”
A/陈素真《三上轿》“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唱段
B/豫剧 《三上轿》选段 田敏演唱
(注意第一句唱词改为:“崔氏女一阵阵我泪梭梭”,三起腔行态仍同上)
【例4】豫剧刘新民 《刘墉下南京》 “朝事已毕下龙庭”唱段
共同腔:“朝事已毕下龙——”
二起腔:“已毕下龙庭。”
三起腔:“朝事已毕下龙庭。”接着唱“走出来本宫一品卿”。
视频:豫剧刘新民 《刘墉下南京》 “朝事已毕下龙庭”
【例5】豫剧《刘墉回北京》 “国母娘降下来懿旨一统”唱段
共同腔:“国母娘降下来懿旨——”
二起腔:“降下来懿旨一统。”
三起腔:“国母娘降下来懿旨一统。”接着唱下句。
视频:《刘墉回北京》 “国母娘降下来懿旨一统”唱段 谢庆军演唱
豫剧“三起腔”还有这种变化,当事人不太懂豫剧乐理,且乐理知识因流派,因演员,因乐师不同而异,我就要无从深入探究。本文收集的“三起腔”知识虽很简单,但应用较为广泛。生旦净丑各行当,喜庆的,悲伤的,叙事的,抒情的唱段都要使用。或者常用在一板戏的开头,观众对演员是“先看一步走,后听一张口”,就知道你唱的咋样,是因为起头起好了,这段唱腔就成功了一半。就是演员通常很看重第一腔,总想现在开始了就给观众留下另五个好印象。
还能再找这种“三起腔”的例子,先那我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