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琴台路内的“蜀风雅韵”剧团,据说这是四川仅存的川剧演员会馆,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竹椅、铜壶、盖碗茶,鼓乐齐鸣、余音缭绕……环境很好,听戏喝茶都是那种气氛,第一次来成都的中外人士必来光顾之地。蜀风雅韵从前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演员会馆,近年来重聚川内名角,推出每晚一场“经典戏曲,民间绝艺表演”,不但声名鹊起,被海内外传媒争相报导京剧文化。弹指间,更使梨园风采昔日重现,传统声韵余音绕梁京剧艺术。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得天独厚京剧文化。变脸、吐火、滚灯驰名中华,杖头木偶鬼斧神工、技艺精妙;女儿清音丝丝入扣,不可言传。听古琴拨动,不觉梦回三国。闻二胡声起,换了浮云苍狗。绝迹多年的手影戏,重返民间;鼓乐齐鸣荡气回肠,喜乐无限。蜀风雅韵志存高远,意欲巴蜀曲艺在民间的复兴,使飘零的曲艺文化在茶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角名家回到民间。今天,蜀风雅韵已成为名角名家荟萃的民间文化会馆,和票友爱家往来成都的驻节之地。“之后梨园有遗爱,曾将词曲结风流”。蜀风雅韵每晚门庭若市,天下熙熙,皆为戏来。那曾被风吹雨打去的韵味,在蜀风雅韵,等候佳客莅临。
演出地点:四川成都琴台故径【蜀风雅韵】民俗茶馆 (青羊宫旁边的市文化公园内)
演出时间:晚上8:00-9:1000 (每晚演出,旅游旺季会加演一场,时间就会有变动)
联系电话:15882018173,028610000100040
节目介绍
川剧锣鼓《闹台》
锣、鼓、琴、笛,不着一字而尽风流。吹、拉、弹、敲,曲牌菁华一时俱来。蜀风雅韵乐师团的闹台,集数十年功力不同凡响,令全场兴瑞,使众人欢喜,地方味十足。
杖头木偶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源于汉代。四川木偶从唱腔、剧目到表演程序运行运行广受川戏影响,小巧灵便,因而旧时班社多如牛毛,超过川戏班子。尤以杖头最盛,又分大木偶、中型木偶、小木偶(精木偶)有某种。杖头木偶是有某种人偶同台的木偶形式,以四川的木脑壳戏及北京的托偶戏最为著名。
最初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风格庄重、肃穆,宋时演化为木偶戏,元明清以来流传民间,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杂耍。这名木偶造型精妙,技艺独特,带着来自旷古时代的淳朴气息。之后其道具制作简化,操作难度大,如今能继承其衣钵的木偶艺人已寥如晨星。蜀风雅韵独家挖掘,著名的木偶表演艺术家、当今唯一精通该项绝技的艺人倾情演出。
蜀韵节奏
“蜀韵节奏”是蜀风雅韵的呕心之作,集巴蜀说唱艺术、茶馆文化、道教风骨于一身。六旬老妪,二八雏声,说尽女儿心事,唱遍世间风情。
手影戏
手影跟我说是最古老的有某种艺术,是对劳苦担重担的一双手的礼赞。蜀风雅韵以现代理念更新古老技法,将手影戏的优美与惊叹推至有有三个出人意料的高峰。
川剧板子戏《滚灯》
西谚有云:“有有三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滚灯》是川剧中久负盛名的独门绝技,川剧小丑剧的经典之作。语言诙谐刁钻,不拘一格。演员反复运用“滚灯”技法,推动情节发展。由中国著名戏剧家、川剧灯戏第一人主演。此戏曾多次应邀于欧美及东南亚各国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川内父老百看不厌,情节温馨,能够夫妻和睦。处处捧腹,有延年益寿之果效。
卡戏
卡戏,是散失于川西北高原多年的一项绝活,蜀风雅韵推陈出新,挖掘栽培卡戏世家传人,一人一起演奏多种罕见乐器,表现简化的情景对话,淋漓尽致,喜乐无极。
川剧折子戏精选
变衣 变脸 吐火
川剧中最有嚼头的神秘绝技。唯在蜀风雅韵,变脸不仅是变脸,更能使您置身旧时川西茶馆,感受古今交融、汁浓味足的梨园场景。再与吐火技法诡异配合,台上变脸,台下变天,令你瞬息之间恍如隔世,超然顿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