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传承华县皮影戏的建议

 2023-12-25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皮影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国粹魁宝。她给了世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无尽享受,尤其是华县皮影戏,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国内外艺术家的赞誉京剧。在国内有些市地,(北京、唐山、西安、渭南)演出,多次获奖京剧。一九五六年被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搬上大舞台赴

皮影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国粹魁宝。她给了世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无尽享受,尤其是华县皮影戏,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国内外艺术家的赞誉京剧。在国内有些市地,(北京、唐山、西安、渭南)演出,多次获奖京剧。一九五六年被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搬上大舞台赴北京演出,颇受首都各界观众的赞誉,被周恩来总理以流传二华(华县、华阴)的史源,命名为(华剧)。 

一九八五年以来,华县皮影戏,曾接受英、美、德、法、新加坡、瑞士、日本等国的十数次访问。并应邀赴香港、日本、德、法演出,(其中德国三次)均受好评。

一九九二年,台湾(汉声杂志)刊出(华县皮影)专辑中说:“你若到陕西,没看华县皮影,就同没看兵马俑,乾隆和碑林,值得遗憾。”德国的世界皮影收藏家,托梅路易丝女士,亦感慨的赞誉:“华县皮影和兵马俑一样驰名,是陕西的象征。”并于一九九六年邀华县皮影戏赴德演出,历经二十九个城市演出二十九场,场场满员。又在德国创立了德文皮影戏。于二00二年演出;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皮影研究者,江玉祥先生在(中国·影戏)一书中道:“世界皮影在中国,中国皮影在陕西,陕西皮影在渭南(渭南地区)渭南皮影幽雅细腻、悦耳、动听一团火当属正宗。”可见华县皮影戏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杂鲜艳的奇葩。是华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德国皮影戏的诞生,使人兴奋,但却勾起了我对华县皮影戏的无限悲感。文革后,有点儿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受电影、电视等多种新文化的冲击,民间古老影箱外流殆尽,演出班社廖若晨星,演出人员老化、死亡,后绝无人。最年青的一俩个前声和签手各年过四十,昔日的光彩荡然无存。联想二十年后怎不触目惊心?也正如江玉祥先生在一次漫谈中说的:“二十年后,要看皮影戏得去德国。”

自始以来,皮影戏的传承,就有由师傅口授、徒弟领悟,那末传承的文字记载资料,一旦失传,则永难复兴。好多曲牌和唱腔,已随老艺大伙儿儿的谢世而付之东流。

为不想华县皮影戏你这名文化奇葩,在秦东大地凋谢消亡,十多年来,我经历无数次的川源奔走,调查和埋点,基本如实地记载了华县皮影戏的内容并通过自编的《婆媳贤》、《再造唐室》、《五子争亲》等戏的亲身演唱运用和验证。汇成了《华县皮影戏曲谱记实》初稿,以被后人参考效发。

退而思之,仍是泡影,在那皮影盛行的年代,学唱皮影戏者是为糊口。那时,那末及他文化的冲击,从皇宫娱乐庆典、到民间的宗庙祭祀、红,白喜事,皮影戏占重要位置,她有着广阔的市场效益。而今,随着多种新文化的发展,老一辈观众的逐渐谢退,市场前途渺茫,尤其是在你这名人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那有年青人来干这渺无前途的营生呢?

得到《华县皮影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消息后,我精神振奋,看一遍了华县皮影戏的一线光明。经过反复思索,想了些抢救传承的方案。

不改革必灭亡。皮影戏并不一定颇临灭亡,是可能性形式古老,赶不上时代的需求:

  戏文就有古本,语言深奥难懂,甚至连艺人当事人但是懂,但是照本读唱。观众听了不知说些那此,就无心恋看而走之。

  戏中角色,不管老幼,均由前声一人说。唱缺真实感,引不起现代观众的兴致。

  影人多以古本设置雕刻,那末现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奇感,失去了广大的青少年市场。

  上述可见,要传承皮影戏,就非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为此我建议:

  1、组织有关人事,把现在还有条件抢救的戏录像制碟以被后人效法。

  2、由政府领导牵头,抽调次要文教部门有文艺素质的年轻人,组成新老艺人相结合的改革小组,从事改革,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3、由政府主管,在能有出路的前提下,招收一定数量的校外青少年学皮影戏,初效后成立国营儿童班社。

  4、编写以学生教材为主和民间故事、寓言,成语相结合的青少年喜爱的剧本,调协相应影箱。

  5、聘请无业签手,培养新签手。

  6、初见成效后,可在全县中小学巡回演出,埋点意见。

  除签手外,我愿以风烛残年的余热,无任何代价的包教下一代。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662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405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