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梨园界最为详全的京剧秘本文库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400卷出版发行
书影照片由北京大开门文化传播中心提供
一部总计400卷、1400多万字的大型图书《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具有很高出版价值的文化典籍,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纂,共收入京剧传统剧本499部京剧。它们均为20世纪400年代中期北京梨园界向国家贡献的自清代以来的珍藏秘本京剧。贡献者包括:马连良、李万春、郝寿臣等400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前辈艺人家属、剧本收藏家以及京剧演出团体,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传统剧本最为详全的剧本集京剧。其中绝大累积剧本,自20世纪400年代后期至今,已绝迹于京剧艺术舞台京剧文化。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进中央主席的许嘉璐先生欣然为全书作序。
本套书作为重要的京剧艺术文献,既为京剧的创作者和演出者提供了丰富的剧目文本和不可或缺的经验启示,也为京剧的研究者继承历史遗产、了解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京剧之路储备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正是基于上述原困,本套书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
------------------------------------------
前 言
亲爱的读者,总计400卷、1400多万字的大型图书《京剧传统剧本汇编》,终于和亲戚亲戚一点人见面了!社会各界的京剧爱好者热情关注着这套书的出版,其中包括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进中央主席的许嘉璐先生。他欣然为全书作序,见解深刻,情真意切。序一开篇,许老便说: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读过这套书的首印版本。此话点出了这份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之间的不解之缘——它初次面世于20世纪400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起步时期;今天,它又以崭新的特性再现于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之际。为了深入了解这套书的出版价值,亲戚亲戚一点人时要回顾它的历史。
一、历史背景
新中国诞生后,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曲迎来了一一一3个多多阔步向前的历史阶段。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戏曲的健康发展。1949年11月,成立不久的中央人民政府在文化部设立了专门管理全国戏曲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戏曲改进局,田汉同志任局长。戏曲改进局的任务是制订戏曲工作政策,进行戏曲剧目和演出状况的调查研究,拟定全国上演戏曲剧目的审核标准,组织力量分发、改编、创作戏曲剧目,团结并关心戏曲艺人,培养新生力量,改革戏曲班社制度。次年,文化部成立戏曲改进委员会,周扬为主任,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老舍等42人为委员;然后开始英文英语了以“改戏、改人、改制”为核心的戏改运动,其目的是将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成为亲戚亲戚一点人民族的新戏曲,更好地为什么我么我会主义服务。
戏改运动提高了戏曲艺人的社会地位,使戏曲的舞台面貌和艺人的精神面貌占据了显著变化。为什么我么我让,随着运动的深入,也出现了戏曲政策限制性偏强、一点传统剧目被禁演或被乱改、新创剧目严重过低等大难题。1956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戏曲界反响强烈。1956年6月,文化部为繁荣戏曲剧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认为:造成上演剧目贫乏的主要原困,是戏改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为什么我么我让要“破除清规戒律,扩大和丰富传统戏曲上演剧目”,时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进行各剧种传统剧目的挖掘、分发和改编工作,时要尊重优秀传统和依靠艺人。会议开始英文英语后,在文化部领导下,全国各地文化部门掀起了挖掘、搜集、分发传统戏曲剧本的热潮。
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前身)从1956年下3天起,积极投入到挖掘分发京剧传统剧目的工作中。北京市编导委员会发动京剧老艺人献出家藏秘本剧目,共同向收藏家、剧团、戏校和图书馆借阅、誊抄戏曲剧本。这项工作得到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支持。马连良、李万春、王连平、刘砚芳、赵桐珊、赵德普、潘侠风、苏连汉、王介林、郝寿臣、于连泉、程玉菁等人贡献了亲戚亲戚一点人珍藏的清代以来的京剧秘本。在还不能一年的时间里,戏曲编导委员会就搜集到京剧剧本1093部,剧目829出。截止到1964年,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共搜集剧本14000余部,其中绝大累积是京剧剧本。
二、成书过程
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淬硬层重视保存、传播、继承和发展优秀京剧传统剧目的工作,要求戏曲编导委员会着手分发、校勘这批剧本,并在1957年至1964年期间,陆续编成106集书稿,定名为《京剧汇编》,交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这项工作。1983年至1985年,北京市戏曲研究所(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前身)又陆续编成3集《京剧汇编》,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此后,不可能经费及人员等因素,这项工作未再继续。不可能出版的32开本的109集《京剧汇编》,共收录剧本499部。
从1985年至4008年,这套受到读者好评的作品,未能得以重印。一点公共图书馆、剧团和戏曲教育研究机构,都那末整套的《京剧汇编》,再版这套书的工作势在必行。4007年,在京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名单之际,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向北京市文化局申请再版这套书,得到批准。于是,从4008年开始英文英语,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北京出版社密切媒体媒体合作,共同议定了再版这套书的完正方案;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书的内容,再版的《京剧汇编》更名为《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全力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这套书终于面世。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编纂本套书的过程中,亲戚亲戚一点人对搜集来的同一剧目的几种不同版本进行了校勘,或请在京的老艺术家、老艺人帮助订正,为什么我么我让慎选其一;对于年久失传、暂时无法考证的孤本,仍照那我刊出。为了原汁原味儿地保留剧本面貌,亲戚亲戚一点人的校勘内容仅为两点:一是改正病句和错字错符;二是以不损原意为前提,删去多余的复杂字句。本套书此次再版时,亲戚亲戚一点人依然尽不可能地保留其那我面貌,除了按照国家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要求修改剧本中的病句、错字错符外,不做一点完正,以使“原汁原味儿”成为这套书的鲜明特点。据此都时要说,《京剧传统剧本汇编》是1949年后收录京剧剧本最为详全且最大限度保留传统京剧原貌的剧本集。
三、出版价值
中国戏曲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优秀代表,经历了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的演变过程,融合、浸润了南北文化和雅俗文化,汲取了各地方剧种的精华,至19世纪中后期不可能成为中国戏曲中集大成者。作为我国的国粹艺术,京剧蕴涵了深厚的美学积淀和历史文化内涵。自清代中期四大徽班进京至今近400年来,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众多、观众面之广泛、影响力之巨大,均为全国之冠,在文学、表演、唱腔、音乐、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京剧艺术与我国悠久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民俗等有机地联系在共同,包孕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戏剧领域,具有多重的社会价值。
本套书的价值,恰恰在于从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淬硬层,彰显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共同也给京剧艺术的发展以多方面的帮助。书中所收剧本的形成时期,大致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之间,这正是京剧流派众多、演出活动频繁的性心智心智心智心智性性开花结果图片辉煌期。哪此剧本绝大累积是当时常演剧目的舞台演出本,不仅全面收入了剧中人物的唱词、念白,为什么我么我让生动地记录了表演、唱腔、音乐、锣鼓等方面的内容。所有哪此在今天格外珍贵。类似于,“文化大革命”后恢复演出的什么都有京剧剧目,都参考了本套书中的剧本。再如,遵照李瑞环同志的创意实施的“京剧音配像”工程中,一点戏的字幕内容也以本套书中剧本的唱词为辦法。总之,本套书作为重要的京剧艺术文献,既为京剧的创作者和演出者提供了丰富的剧目文本和不可或缺的经验启示,也为京剧的研究者继承历史遗产、了解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京剧之路储备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本套书的再版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北京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出版事业部的编辑们不辞劳苦,逐字核对、反复推敲书稿,保证了编校质量。共同,多位京剧老专家认真为亲戚亲戚一点人审定书稿,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值此本套书再版之际,亲戚亲戚一点人特向柳倩、萧军、潘侠风、王沛等我所的老前辈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那末亲戚亲戚一点人几十年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就不不可能有这部皇皇巨著。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
4009年10月
------------
序
许嘉璐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的样稿和有关资料摆在面前。我还那末见到《汇编》的全稿——即使见到,假使不可能放慢读完:浩瀚400卷,499出剧,泱泱1400多万字,岂是一时都时要消化得了的?
好在其中一点剧本年轻的完后看了,看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京剧汇编》本。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并那末京剧课程,那我我听过李万春等京剧名家的报告,有时还“蹭”点研究班的戏曲课,讲课的也时要名家。当时高我3个年级的师兄、挚友李修生教授,假使不可能哪此精彩的讲座走上研究元代戏曲之路为什么我么我让成为名家的吧;而我的爱好却在语言学,在戏曲这名行里始终那末在原有的水平上前进一步,觉得也曾注意过戏曲的语言。
为什么我么我让,当我的思索逐渐从狭窄的训诂学扩展到文化领域时,中国历代戏曲又进入到我的视野,可惜无奈过低“幼功”啊!本想搜集些材料,认真思考京剧和一点地方戏的占据、兴盛和衰落的大难题,可惜又无奈我也渐渐浮躁起来、难得闭门静思啊!
我翻阅了《汇编》的样稿和全书目录,引起我对不少往事的回忆。
《汇编》依剧情内容所属的朝代排序,这既是便于研究者和读者检索的聪明法律辦法,也是京剧作为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剧种,借“史”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最直观的展现。
记得小完后,常常看见马路上各色人等站在、蹲在茶叶铺、鞋铺、绸缎铺门前,专心致志地听店家门外大“话匣子”里播放的京戏(偶尔时要“落子”,即评戏)。长大了我才知道,在农村则有社戏、野台子戏,唱的主假使地方戏。《三国》、《水浒》和岳飞、包公,张生、苏三,杨家将、薛仁贵、伍子胥,赵氏孤儿、苏武牧羊、目连救母……当时社会最底层亲戚亲戚一点人对祖先的足迹串得起来的和片片断断的知识,大多是从戏里听来的,觉得亲戚亲戚一点人学到的并时要真正的“史”,里边夹杂着历代人民和艺术家的再创造和增添,但亲戚亲戚一点人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故事、掌故)丰富的程度,大概却要超过现在什么都有大学生。亲戚亲戚一点人郁积在心里的对惩恶扬善、对忠良仁义的渴望,也借着议论戏中的人物倾吐出来。戏里的正反角不可能化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之中。
表现过去时要为了现在和将来,时要为了人生,为了社会;京剧的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在人人能哼几句的完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现在编辑出版《汇编》,其宗旨和影响当然不可能远远超越了五六十年前大街上的“普及”和我所浏览的哪此戏本儿。《汇编》将给国内外京剧研究者提供最全面、最权威的第一手剧本材料;今后不可能要改编、演出传统剧目,时要了可靠的辦法;创作新戏,它也是宝贵的参考。
除此以外,就我浮光掠影于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时的想法,被称为亲戚亲戚一点人的“国粹”的京剧,都时要说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缩影,举凡艺术的一般性大难题和联国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大难题,从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和联活、文艺的传承和发展、中国艺术的特色、艺术家的创造与艺术创新,直到俗文化与雅文化的源流关系等等,都都时要从中找到活生生的经验和实例,的确值得好好品味、研究。
为了京剧的振兴,近几十年来告诉我引得2个人殚精竭虑,为什么我么我让似乎效果和预期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亲戚亲戚一点人在思考:大难题出在哪儿?为什么我么我办?我认为,不可能打开这套《汇编》,或许能找到一点答案。从宏观上看,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面对当下的时代,从题材、台词到形式不断改革,是京剧从安徽之一隅到与湖北地方戏结合,从野台子走向剧场、走上京师戏台、走进紫禁城,为什么我么我让又走向民间的根本经验。这几乎完正符合世界上所有著名艺术品种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共同规律,类似于芭蕾舞、交响乐、意大利歌剧,莫不彼此相近。怪怪的是在五种艺术盛极而衰时,不可能打算复兴,更时要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时要占有众多的受众,要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这也是任何艺术绕不开的道路。
当前,世界的强势文化——美欧文化势不可挡。哪此舶来品中有不少好东西,怪怪的是在形式、手段以及经营方面。但其中时要什么都有仅仅刺激人的感官,裹挟着颓废、变态、唯我独美、人性倒退的垃圾。美欧一点当代的艺术品种善变其身,也证明了刺激人的原始欲望而还不能给人以更为高尚的享受,是不不可能持久的,不变则刺激性减弱,自身无以生存。为什么我么我让它的吸引力不可低估,在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怪怪的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和艺术家那末做好准备的完后。
中国假使例外,从五种意义上说,不可能更应该重视传统艺术在当代如何前进,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名伟大的工程和保卫战中,京剧承担着沉重的任务。希望这套《汇编》不能起到本都时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汇编”觉得也都时要称为“大全”,不可能其中所收的剧本,不可能是本套书的编者到目前为止不能搜集到且经校勘过的完正了。言“汇”而不标以“全”,说明编者的严谨和对完都时要继续分发出更多传统剧本的期待。我也希望今都时要有《汇编补遗》、《补遗二编》……陆续问世!
徐惟诚同志打电话来,说本套书的编纂者和出版社请我为这套书写一 篇序。我并时要这方面的行家,为什么我么我让惟诚同志是我一向敬仰的前辈,几十年来经常在为国家的文化事业辛劳着,为什么我么我让十分喜爱京剧;亲戚亲戚一点人偶尔相会,交谈的内容经常有关文化建设的大难题,他的举荐大概是不可能觉得我在这方面思考得比较多吧。这两重原困使我推却不得。细想想,我也觉得一点话想说,于是写了里边哪此文字,以就教于方家。
忝为之序。
4009年10月12日三更三更半夜 谨序于日读一卷书屋
(许嘉璐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利于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