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莲花落与东路评剧(四)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从平腔梆子戏到“评剧”莲花落,以冀东人民的生活为土壤,吸收东北蹦蹦、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曲艺、民歌、杂耍、秧歌、武术等艺术营养,经过“拆出”、“平腔梆子戏”阶段,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之后,又经过“唐山落子”、“奉天落子”两个发展、提高时期,才定名为“评剧”。

从平腔梆子戏到“评剧”

莲花落,以冀东人民的生活为土壤,吸收东北蹦蹦、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曲艺、民歌、杂耍、秧歌、武术等艺术营养,经过“拆出”、“平腔梆子戏”阶段,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之后,又经过“唐山落子”、“奉天落子”两个发展、提高时期,才定名为“评剧”。如果把“评戏”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看,它和“平腔梆子戏”阶段并没有质的变化,而是对“平腔梆子戏”的不断提高,不断补充,不断完善。评剧发展到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虽还没有超出“半班戏”的水平,但这一阶段对评剧历史的贡献,却是十分显著的。其主要成就是:

( 1 )培养出很多著名演员,如成兆才、月明珠、杨柳青、金开芳、倪俊生、李金顺、白玉霜、芙蓉花、喜彩莲等。他们通过不同唱派、不同表演,大大丰富了评剧艺术,推动了评剧剧种的不断壮大与发展。

( 2 )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使自己剧种的艺术风格,逐渐得到形成、明确、突出。

( 3 )创作、改编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积累了许多音乐与表演艺术遗产。

( 4 )发展了角色行当。由只有丑、旦两行发展到有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而且,有的行当还拥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如三小并重的《王少安赶船》、《杜十娘》,文武并重、行当齐全的《保龙山》,花脸、青衣兼有的《刘翠屏哭井》,以刀马为主的《樊金定骂城》等,增强了评剧艺术的表现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4835.html

标签:评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325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