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十四科)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也是清光绪年间组建的。这个科班因为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民国17年(1928年),共办了14期演员培训班,后人便都习称为“十四科”。在四十多年间,培养了大批豫东调演员,出科后有的到“老八班”、“府八班”等班社搭班演出,还有不少演员到山东、江苏、安徽的豫剧班社演

也是清光绪年间组建的。这个科班因为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民国17年(1928年),共办了14期演员培训班,后人便都习称为“十四科”。在四十多年间,培养了大批豫东调演员,出科后有的到“老八班”、“府八班”等班社搭班演出,还有不少演员到山东、江苏、安徽的豫剧班社演出。如知名演员巩(宫)宝、先海、月喜、银锁、翠明、翠彬等,都曾先后在“十四科”学艺。民国初年宁陵同乐班,也曾著称一时,至今还有“飞罗面的旦,德惠的生,二头的红脸盖东京,另有一个西北风”的民谣在民间传诵。

在清光绪年间至民国期间,除上述一些戏班仍有演唱活动外,新的豫东调班社如雨后春笋,遍及豫东大地,著名者如,夏邑程家班,宁陵火神爷戏班,民权县城北关集戏班,虞城的张家班、周家班、公议班,柘城的小公议班,永城的窦家班,商丘的李文彪戏班等等,有的演唱活动时间较短,有的到解放战争时解散。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班社的大部分演员在当地参加了人民政府组建的戏剧团体。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4721.html

标签:豫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7秒, 内存占用329.2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