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导演的历史发展(二)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女子越剧初期的导演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绍兴文戏女班勃兴,剧种改称越剧,姚水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等演员,对演出进行改良,她们约请了文人、文明戏演员及男班艺人(老戏师傅)为其编导新戏,同时引进了一些新的戏剧观念和表现手法,使用了绘画软景和灯光,在排演时装

女子越剧初期的导演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绍兴文戏女班勃兴,剧种改称越剧,姚水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等演员,对演出进行改良,她们约请了文人、文明戏演员及男班艺人(老戏师傅)为其编导新戏,同时引进了一些新的戏剧观念和表现手法,使用了绘画软景和灯光,在排演时装戏时,也用过立体布景和音响效果。当时的编剧和导演,往往编、导工作一肩挑,既当编剧,又充导演,集编、导工作于一身。当时较为著名的编导人员有樊篱、刘涛、胡知非、关健、陶贤、张子范等。代表作有樊篱编剧、张子范导演,姚水娟、竺素娥主演的《花木兰》、《冯小青》、《孔雀东南飞》;汤笔花编剧、邢竹琴主演的《盘妻索妻》;樊篱编导、张藻田助导,姚水娟、李艳芳主演的《蒋老五殉情记》;严佩秋编剧、刘玉居士导演,施银花、屠杏花主演的《黄慧如与陆根荣》;陶贤编剧,袁雪芬、傅全香主演的《恒娘》;刘涛编导,尹桂芳、傅全香主演的《黄金与美人》;胡知非编剧,樊篱导演,姚水娟、李艳芳主演的《泪洒相思地》等剧目。当时的编剧和导演,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编剧和导演,因为这些改良新戏,仍然没有完整的文学剧本,只是一个大纲和分场提纲,仅在重点场面编一些唱词和念白,并将它抄成单片发给演员。除此之外,仍需要通过编导说戏,让演员到台上去即兴表演。由于没有完整的文学剧本,导演排戏也仅是说说戏,拉拉地位,讲讲身段。

1938年9月3日,施银花、屠杏花在通商剧场演出《花木兰代父从军》一剧时,在当天《新闻报》广告上登载着“特请平剧名角导演”一词,这是越剧较早在报上亮出“导演”这一职司的。同年11月11日,姚水娟、竺素娥在天香戏院演出《冯小青》一剧时,在新闻报广告上登出了“张子范导演”的字样。这是越剧导演名字登上报纸广告之开端。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4587.html

标签:越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8秒, 内存占用326.5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