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音乐(音韵)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越剧发源在浙江嵊县,早期演员都是当地劳动人民出身,舞台唱念语音纯系嵊县方言的生活语音(即当地人们日常交际的口头语音)。其后,随着本剧种的发展,演出从农村、城镇,扩展到大中城市,演出剧目也不断丰富,除演出生活小戏外,还向京剧、绍剧等古老剧种学习表演和移植剧
>越剧发源在浙江嵊县,早期演员都是当地劳动人民出身,舞台唱念语音纯系嵊县方言的生活语音(即当地人们日常交际的口头语音)。其后,随着本剧种的发展,演出从农村、城镇,扩展到大中城市,演出剧目也不断丰富,除演出生活小戏外,还向京剧、绍剧等古老剧种学习表演和移植剧目。因演出官带戏和宫闱戏,需要打"官腔",用"官话",因此唱念中就较多使用嵊县方言中的书面语言(即读书音)。

40年代,从袁雪芬开始的越剧改革(新越剧)在上海掀起,越剧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革新,越剧的舞台语音也逐渐起了变化。为了达到舞台语言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演员在唱念中舍弃一些嵊县方言中过于俚俗的土语土音,除大量运用嵊县方言中的书面语音外,对有些字的读音,还吸收、融化了话剧、昆剧使用的国语和中州韵中的语音音素。建国以后,有些字的读音则向普通话靠拢,变成带有本方言特色的嵊县官话。这种从嵊县方言音变读成近似普通话和中州韵的常用字,据1980年调查统计,约有350多个。

越剧舞台语音,在行内通称"越白"。其中用嵊县方言中的书面语音和近似普通话的读音,称为"官白"。沿用嵊县方言中的生活语音,称为"土白"。现今越剧舞台上使用的语音,以"官白"为主,"土白"则是作为色彩性的艺术语言来使用的。在演出传统剧目中的生活小戏(如《箍桶记》之类)和某些小丑角色,常"土白"。

"越白"的基础语音乃是嵊县方言音。它是吴语系的一个支流,与中古语音一脉相承。"越白"的声(声母)、韵(韵母)、调(声调),都较完整地保留着汉语中古语音的特点,如声母的清浊成对,并由此构成声调上阴阳相对,以及入声的全部存在。"越白"自成音韵体系,它有28个声母(零声母除外),44个韵母,7个声调,形成20道韵辙,构成1129个音节。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4581.html

标签:越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895秒, 内存占用326.48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