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伴奏乐器椰胡

 2023-12-25  阅读 16  评论 0

摘要:椰胡,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在潮州音乐中又称(mo)弦。形制如板胡。音箱用椰子壳制作,面蒙薄桐木板,背开5个出音孔。用小贝壳(或竹)做马。定弦为g、d1或c1 、g1,音域g~g2 。音色浑厚,用以合奏或伴奏。是黎族、汉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在广东音乐

椰胡,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在潮州音乐中又称(mǎo)弦。形制如板胡。音箱用椰子壳制作,面蒙薄桐木板,背开5个出音孔。用小贝壳(或竹)做马。定弦为g、d1或c1 、g1,音域g~g2 。音色浑厚,用以合奏或伴奏。是黎族、汉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在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及当地戏曲、曲艺的乐队中使用。

椰胡,是黎族、汉族弓拉弦鸣乐器。史称潮提,又称小胡,潮州音乐中称“弦”。形似板胡,音色浑厚,用以合奏或伴奏。流行于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等省。

演奏是黎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拉弦乐器,逢年过节、集会喜庆,都要拉起椰胡与其它乐器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

椰胡形制、用料、工艺与秦腔板胡相似。只是琴杆略细而短,全长67厘米,用红木等硬木制作。形制与板胡近似,琴体全长60厘米~70厘米。琴筒(共鸣筒)用多半个椰壳制作而成,前口蒙以桐木薄板为面板,在背部半圆形的椰壳上,开有由五个小音孔组成的金钱眼状音窗。

椰胡常用小贝壳作马,也有用竹马的。置两弦轴,弦较板胡弦略细,用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

琴头、琴杆用一块硬木制作,多使用红木或花梨木。顶端琴头有平顶、弯月形或雕刻以龙头为饰。琴杆上端横置二轴,弦轴用红木或黄杨木制成,呈圆锥形或纺槌形,轴柄刻有直条瓣纹,装置方向与琴筒平行。琴杆较长,多为圆柱形,也有半圆柱形(前平后圆),上粗下细,琴杆中部设丝弦千斤,下端装入椰壳中并外露系弦。

面板中央置有琴马,传统多用小贝壳作马,后来则用竹制桥形琴马。张有两条丝弦。琴弓用细竹制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弓长60厘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964.html

标签:闽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0695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