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花鼓戏的缘起

 2023-12-25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远安花鼓戏从早期较有影响的艺人杨泽福起,至建国前夕,相传已有六代,艺人百余,演出时均自由组合,时聚时散。1930年苟家垭 地区艺人陈衡山自置行头,组成半职业性的“新胜”戏班,扎根于民间,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后有茅坪场艺 人陈翠香、宝华寺艺人甘明鉴、老君庙艺人王

远安花鼓戏从早期较有影响的艺人杨泽福起,至建国前夕,相传已有六代,艺人百余,演出时均自由组合,时聚时散。1930年苟家垭 地区艺人陈衡山自置行头,组成半职业性的“新胜”戏班,扎根于民间,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后有茅坪场艺 人陈翠香、宝华寺艺人甘明鉴、老君庙艺人王如玉等相继组成各自的花鼓戏班。除在本县演出外,还曾到南漳、保康、松滋,宜昌、当阳、兴山、秭归、长阳一带演出。

历史上,还下襄阳、天沔花鼓艺人同台演出,并吸收了他们的“越调”因素,群众称为“雨夹雪”,男女同腔也改为男女分腔。建国后,花鼓老艺人贾春玉等对远安花鼓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挖掘整理,1957年成立了全省唯一继承发展该剧种的专业剧团――远安花鼓剧团,进行了戏曲改革,招收培训女学员,增改人声邦腔为弦乐伴奏,配以高胡、四胡、月琴“三大件”为主奏乐器,并配置文场、武场,从而更加丰富了花鼓戏曲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213.html

标签:花鼓戏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3秒, 内存占用329.36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