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花鼓戏的艺术魅力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黄孝花鼓戏有着深深的艺术魅力。由于黄孝花鼓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等民间小戏的固有特色,其演唱剧目又多取材于演员和观众身边的农村生活和民间传统故事,加之语言质朴、口语化的唱腔、词句通俗易懂、演员表演真切自然,令人有百看(听)不厌之感,因而拥有广大观众。

黄孝花鼓戏有着深深的艺术魅力。由于黄孝花鼓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等民间小戏的固有特色,其演唱剧目又多取材于演员和观众身边的农村生活和民间传统故事,加之语言质朴、口语化的唱腔、词句通俗易懂、演员表演真切自然,令人有百看(听)不厌之感,因而拥有广大观众。过去黄孝一带,无论是农村的放牛娃还是乡镇的手艺人,都能有板有眼地哼上几段花鼓戏的讶腔,所以,黄孝花鼓其演唱范围逐渐扩大,由农村的草台庙社扩大到城镇的茶园、会馆、戏院。清末,孝感城里的九街十八巷分布有七座庙观、三座会馆和著名的“六也茶园”。这些地方的戏搂上都留有黄孝花鼓戏艺人的足迹。在孝感100多年来流传的民间谚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群众赞美花鼓戏艺人和作品的谣谚,如“喝汤要喝黄鸡母汤,看戏要看严汉江”(严汉江为黄孝花鼓戏著名艺人,下同);“吃菜要吃白菜心,看戏要看陈苟金”;“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陈哈子”;“吃米要吃湖南米,看戏要看刘双喜”;“不怕你唱得喉咙出血,唱不倒郭何峰的《董永分别》”。黄孝花鼓戏的无穷魅力,连老汉口的一些老茶园也受影响,他们开始请黄陂、孝感的花鼓戏艺人到汉口唱戏。清道光30年(1850年)黄孝花鼓戏班开始在汉口市区外围的水陆码头土荡湖(今长堤街、统一街一带及长江饭店以上)一带演出。其时,浙江余姚叶调元写的《汉口竹枝词》就描写了黄孝花鼓在汉口演出受欢迎的情景:“俗人偏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土荡约唱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一些有名气的艺人还被请到武汉之外的宜昌、沙市等城市的茶园演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185.html

标签:花鼓戏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6173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