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花鼓戏的声腔

 2023-12-25  阅读 23  评论 0

摘要:岳阳花鼓戏的声腔,分为锣腔(打锣腔)、专用锣腔散曲和琴腔三类。 锣腔 属于曲牌体结构,是在“一人起唱,众人和腔”的民歌、山歌基础上形成的,起初为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50年代增添了伴奏过门和伴奏乐器。它又分为南路锣腔和北路锣腔。南路锣腔情绪柔和,旋律流畅,板式

岳阳花鼓戏的声腔,分为锣腔(打锣腔)、专用锣腔散曲和琴腔三类。

锣腔

属于曲牌体结构,是在“一人起唱,众人和腔”的民歌、山歌基础上形成的,起初为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50年代增添了伴奏过门和伴奏乐器。它又分为南路锣腔和北路锣腔。南路锣腔情绪柔和,旋律流畅,板式变化比较灵活,适应性强,善于表达各种情绪,运用比较广泛。北路锣腔,是在南路锣腔基础上,受沅、澧流域酬神和宗教音乐的影响而派生出来的,它的情绪凄切伤感,板式变化不多。

专用锣腔散曲

大都为“二小”和“三小”戏保留下来专用于某一剧目的曲调,多依从剧目命名。这种民歌体结构的曲调,一唱众和、旋律轻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多保持着民族歌舞、说唱形态。

琴腔

湖南统称川调,由瓮琴等丝弦乐器伴奏,它是由外来声腔与本地方言相结合而演变成的。

岳阳花鼓戏的伴奏乐器,以瓮琴(50年代后改用大筒)、唢呐为主,它的过场曲牌和锣鼓点子,绝大部分来自巴陵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岳阳花鼓戏没有固定演出团体,艺人们农忙务农,农闲从艺,班社临时组合。艺人们长期在农村的草台之上演出,舞台设施简陋,衣食亦无保障,艺术发展更加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岳阳花鼓戏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艺术传统得到发扬,艺术水平得到提高,整个剧种得到较大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岳阳花鼓戏建立了固定的专业剧团,改变了半农半艺、自生自灭的农村班社状况,艺人们成了国家的主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还举办文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岳阳花鼓戏演员、乐手,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思想、艺术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学习机会,岳阳花鼓戏在艺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

根据表现新生活的需要,岳阳花鼓戏整理改编了一大批传统剧目,如《补背褡》、《牛郎织女》、《游春》、《思夫》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编的《补背褡》一剧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奖后,第二年作为湖南戏曲艺术团剧目进京汇报演出。还创作和移植上演了一批现代题材剧目,如《铁树开花》、《月上柳梢头》等,观众反响强烈。其中,《看水库》一剧,参加了全省现代戏曲展览演出,并受到好评。50年代后期以来,先后移植上演了《骆四爹买牛》、《不能走那条路》、《三里湾》、《琼花》等剧目。这些现代戏的演出,促进了岳阳花鼓戏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革新和发展,提高了剧种的整体艺术水平,增强了岳阳花鼓戏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045.html

标签:湖南花鼓戏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261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