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老生常炎的七大谚诀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京剧谚诀是在梨园行中流传的口头语,是京剧艺人在积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之谈。1、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

京剧谚诀是在梨园行中流传的口头语,是京剧艺人在积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之谈。

1、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

2、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要有艺术的真实感,要成功地体现这一角色的特殊性。演员的扮相(即角色造型)要与角色应有的外在形象相符合。

3、唱腔是面儿,嗓音是色儿:把唱腔比喻为一幅图画,把嗓音比喻是做面的颜色,是讲演唱者唱好唱腔,必须根据曲情的需要,在演唱中运用好各种不同音色。比如“哭音”、“虎音”、“立音”、“堂音”、“脑后音”、“沙音”、“滑音”、“炸音”……等等。

4、救场如救火:舞台上的演出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必须尽全力解决和挽救。这种“救场如救火”的精神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的表现,因而也是戏德高尚的表现。

5、要在台上走,先得心里有:所谓心里有戏是指演员在对剧情和角色进行必要的体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关于角色声音形貌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唱、念、做、打、舞”等具体表演的依据,使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角色形象。

6、唱腔是面儿,嗓音是色儿:把唱腔比喻为一幅图画,把嗓音比喻是做面的颜色,是讲演唱者唱好唱腔,必须根据曲情的需要,在演唱中运用好各种不同音色。比如“哭音”、“虎音”、“立音”、“堂音”、“脑后音”、“沙音”、“滑音”、“炸音”……等等。

7、眼是心之苗:这是说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展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2974.html

标签:京剧谚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6秒, 内存占用328.63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