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各地年画中,卓尔不群,风范独标,享誉中外。杨柳青木版年画俗称“卫画”,始创于17世纪初叶(明朝崇祯年间),因产于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而得名。据说元朝末年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

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各地年画中,卓尔不群,风范独标,享誉中外。杨柳青木版年画俗称“卫画”,始创于17世纪初叶(明朝崇祯年间),因产于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而得名。

据说元朝末年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明朝末年,当地艺人戴廉增不仅采用套色印刷、手工敷粉,还将人手过少需要手工彩绘的开相、着色、加花、描金等工序雇请邻里亲友来完成,逐渐形成规模,从而使古镇逐渐发展成了画乡。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清代雍正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年画的画样有几千种。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达百万幅之多。

杨柳青是千年古镇,宋朝时称为“流口”,也称作柳口。杨柳青之名始自元代。元代文学家揭溪斯路过此地,见河两岸杨柳青青,随兴赋出“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水两岸苇篱长”的诗句,故而得名杨柳青,一直叫到今天。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苏州的桃花坞年画齐名,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而成。根据传统工艺,印制一幅杨柳青年画由勾描、刻版、套印、彩绘、装裱五道工序组成。勾描是指在杜梨木上勾画墨线。刻版则需要在勾描的基础上,将拓印好的图样反贴在木版上进行雕刻,随后,艺人们再通过套色印刷、人工彩绘、装裱三道工序最终完成年画的绘制工作。年画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形象生动,乡土气息浓郁,形成一种既有道劲功力的木刻韵味,又有民族绘画风貌的独特格调。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2871.html

标签:年画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1秒, 内存占用331.66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