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剪纸艺术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剪纸,又叫刻纸、剪花,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古代“镂

剪纸,又叫刻纸、剪花,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古代“镂金剪采”的风俗。“金”指金片。“镂金”工艺发展至汉唐称“金银平脱”,主要用于装饰漆器和银镜背面。当纸发明后,剪纸艺术就从“镂金剪采”的古俗中产生了。

这一古俗是立春风俗,因此剪纸首先主要用于迎春仪式。腊月里剪纸贴窗花,已成为迎接春节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是北魏时期的作品。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五幅剪纸。这些剪纸作品的图案,层次交错,变化繁复,颇有韵律感。其艺术表现之成熟,决非萌芽的原始状态。

宋朝时,剪纸已经在民间普及。这个时期,剪纸已经突破了迎春古意,而成为装饰用品。它广泛地起着抒发感情、美化生活的作用。

宋代剪纸的普及,还表现为专业剪纸艺人的出现。这在周密《武林旧事》中有记载。

明代剪纸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据记载,著名的佛山剪纸,在明代就已经远销东南亚一带,博得声誉。

清代剪纸进入宫廷。这时,剪纸艺术开始走出民间,初登“大雅之堂”了。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2839.html

标签:剪纸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4秒, 内存占用328.88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