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诸宫调是产生在北宋的一种说唱表演,简单来讲就是几套不同宫调的不同曲子轮递歌唱。因为内容长,所以就可以唱长篇——若是有人在那时写个什么《神雕侠侣》或者《大唐双龙传》大概就可以用诸宫调来说唱。根据《都城纪胜》的记载,这种表演的首创者是泽州人孔三传。而

诸宫调是产生在北宋的一种说唱表演,简单来讲就是几套不同宫调的不同曲子轮递歌唱。因为内容长,所以就可以唱长篇——若是有人在那时写个什么《神雕侠侣》或者《大唐双龙传》大概就可以用诸宫调来说唱。根据《都城纪胜》的记载,这种表演的首创者是泽州人孔三传。而他具体的事迹早已不可考了。

据《梦粱录》载,早期的诸宫调是用鼓、板、笛等乐器伴奏的,到了后来可能还添加了琵琶和筝。表演的时候以唱为主,每段曲词唱完后,有较短的说白链接下一段,或者直接用曲子带过尾声。这种表演自从一出现就十分流行,一直到了元代才逐渐衰微下去。

除了这些比较长的曲子,还有些短小悠扬的小曲,或者俏皮逗趣的曲子。比如说“小乐器”是两个人合作的演奏,比如双韵合阮成,稽琴合箫管,琴合葫芦,琴单拨十四弦,吹赚动鼓板。还有三五个人的小乐队在春场、看潮、赏芙蓉的时候或者酒楼里给人演奏,叫做“荒鼓扳”。

“唱叫小唱”就是伴着牙板的慢曲、曲破(大曲第三段名为曲破),所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指的就是这种小曲。“瞟唱”就是所谓“上鼓面”的令曲小调、纵弄宫调。不过这种小调不太上得了台面,只是在大街上“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如果不上鼓面,只是盏者,就叫做“打拍”。除了唱曲子的,连市井上叫卖的“叫声”都是“采合富调而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2809.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8秒, 内存占用338.79 K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