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歌舞“花儿”是怎么回事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回族花儿,是一种音乐【歌曲】形式,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后传入昌吉。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花儿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花儿”亦称“少年”。旧称“野曲子”、“山歌子&r

回族花儿,是一种音乐【歌曲】形式,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后传入昌吉。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花儿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花儿”亦称“少年”。旧称“野曲子”、“山歌子”。是甘、宁、青、新等省 (区)各民族中流行的一种山歌,已有300年历史。以对歌时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故名。

建国后受到重视,被搬上舞台,内容也更为丰富,除赞美爱情的外,以歌唱新生活、新气象的居多。近20年来,全州举办多次"花儿演唱会",有关单位创作大型花儿剧。一些民间演唱家受到尊重与照顾,有关作品被挖掘与整理。

关于“花儿”的起源,曾有多种不同说法,但大都认为,“花儿”这种山歌的音乐形式是隋、唐以来新疆、青海、甘肃边区少数民族歌唱(音乐)的曲调,当初并非用汉语演唱。

现在,人们提起“花儿”,一般称为“回族花儿”。“花儿”的语言采用了不少阿拉伯、波斯等外来语汇,同时大量使用地区色彩很浓的方言、土语。以“尕”字为例,本是小的意思,回族“花儿”多用此字,如“尕妹子”、“尕花儿”、“尕脸儿”、“尕畦里”、“尕牡丹”、“尕马儿”、“尕勺子”等等。唱、读都觉格外亲切。

宁夏的“花儿”与甘肃、青海等地流行的花儿不同,因此又称做“山花儿”、“土花儿”、“干花儿”。

花儿歌舞剧《曼苏尔》。《曼苏尔》是根据流传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回族民间爱情故事改编的。其主要情节是:

回族放羊娃曼苏尔救了一条小白蛇,它是龙潭老龙王的三公主;曼苏尔与三公主相亲相爱,三公主抛弃了龙宫的舒适生活随曼苏尔到了人间;财主杜拉西起了歹意,想把曼苏尔害死。他想了三条毒计:一是让曼苏尔砍山一般大的一堆柴,二是让曼苏尔到狼窝里背案板,三是让曼苏尔安海一样大的一口锅,并且担一担水,再拿三根麻杆柴把水烧滚。在三公主的帮助下,这三条曼苏尔都办到了,最后杜拉西又让曼苏尔到滚烫的水里转一圈。曼苏尔还是去了,并背回来两疙瘩金子。于是杜拉西父子俩也想下去背金子,他们跳进水锅里,摆了摆手就再也没有上来。曼苏尔和三公主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280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22秒, 内存占用332.79 KB, 访问数据库18次